近年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年以来,市卫计局立足实际,创新突破,积极探索适合我市人群、可推广的慢性病防控措施,不断推进“健康荣成”“文明荣成”建设,力争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健康促进的参与者、践行者和共享者,营造更好、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共建共享。 为强化慢性病防治工作效能,市卫计局积极推进“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防控惠民工程”。前期,组织专家到农村、社区、街道开展拉网式宣传指导,扩大知晓率。项目开展至今,共为47万余人进行了免费血压筛查。之后,该局创新“三级联动”服务模式,市级医院专科医师作为指导医师,参与基层培训、开展健康教育、巡诊等工作。截至目前,市级医院抽调30名专科医师帮扶基层医疗机构1748人次,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市级优质医疗资源。接下来,针对不同患者的特性,打造个性化签约服务,该局着眼于患者具体情况,为签约患者提供一对一“家庭医生”和药物优惠等服务,目前签约服务22733名。 为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市卫计局定期开展常态化宣传。制订了《荣成市健康知识“五进”宣传活动方案》,开展健康知识“五进”活动,以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健康查体等活动为契机,及时解答群众疑难问题。该局还借助社区宣传栏、健康教育活动室、社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平台,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行为促进,增强群众的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和能力。据统计,全市现有电子屏70块,宣传街420条,文化长廊50多个。按照一户一册的标准,该局还编制《居民健康保健手册》23万份,向全市居民发放。为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力和公信力,该局在荣成广播电视台、《荣成时讯》开辟健康知识宣传专栏,年制作电视专题18个,卫生专版12块,发挥微信、微博、短信等新媒体作用,使慢病防治、健康保健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此外,市卫计局还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以学校为阵地,该局实施“小手拉大手”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健康教育干预师资培训率达90%以上,通过学生对家庭的带动作用,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落实减盐措施,以达到我市减盐降压的目标。围绕“健康四大基石”核心内容,依托健康示范市创建活动、“三下乡”“世界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市卫计局重点实施了健康知识一条街打造、广泛开展“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奖赛”、推动“健康一二一”齐步走等活动,引导居民科学锻炼,有效控制主要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增强市民慢性病防治意识,引导居民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关链接 慢性病综合防治与干预措施 一、大力倡导平衡膳食 生活方式中膳食的改变是重要的,这些改变能有利于消费者的健康,而且最终能迅速发生可见的效果。 我国制定的《中国膳食指南》共8条。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如饮酒,应限量;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在生活中,具体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在选择食物时吃多种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以补充钾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特别是天然谷物中的燕麦和大麦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燕麦水溶性膳食纤维b-葡聚糖具有调节血糖、血脂、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病、控制体重等作用;玉米、小麦膳食纤维以及豆渣和薯类可以预防和改善便秘。 食用含有蔬菜水果丰富的饮食可以预防冠心病,因为蔬菜水果是抗氧化剂的源泉,如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还含有非营养性抗氧化剂,典型的是黄酮醇,它存在于茶叶、苹果和洋葱中。而且,研究证明,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其血压水平普遍比少吃蔬菜水果的人低。对冠心病患者起保护作用的健康饮食应该是大量摄入水果蔬菜,并适量选用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饮食。 食用健康饮食的冠心病患者,心脏性死亡可减少42%,总死亡可减少45%。 2.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限制摄入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高盐和酒精的食物,通过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达到所需能量的推荐摄入量。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比例应控制在20%至30%之间,使其中大多数的脂肪来自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如鱼、坚果、植物油。选择瘦肉类、家禽、豆类、低脂肪或不含脂肪的牛奶或奶制品。限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是控制体重的基本措施。 研究表明,全麦面包、水果、蔬菜和大豆油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α-亚麻酸对冠心病具有预防作用,食用α-亚麻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27个月观察,总死亡率减少70%,心脏性死亡率减少76%。另外,鱼油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研究显示,人们每周食用鱼油2至3次,总死亡率降低29%,心性死亡率降低33%,这表明,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 在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有规律地参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减少静坐的时间来增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对于成年人,为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除日常活动外,每天至少要参加30分钟的体力活动。促进健康的身体活动应该适度,主要指运动的形式、强度、时间、频率和注意事项。 运动基本内容包括: (1)以各种有氧运动和耐力运动为常见的运动形式,同时鼓励各种形式的体力活动。 (2)运动强度推荐为中等强度运动,中等强度指每分钟消耗4千卡至7千卡的运动。 (3)运动的时间每天30分钟以上或每周180分钟,如果运动强度大时,运动时间可相应缩短,如果运动强度小时,则运动时间应相应延长。 (4)运动频率为每周3至5次为宜。 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病发生,经常锻炼者活动时心输出量迅速增加,安静时心率下降,使心脏赢得较多休息机会,经常锻炼有助于消除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各种代谢毒素,脂质不容易在血管壁沉积。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使患Ⅱ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58%,体重降低5%至7%。有氧运动对减肥很有价值,由于有氧代谢采取了“长、慢、远”的原则,即时间长、速度慢、距离远。直接动用了体内的脂肪储备,因此对减肥很有效果。(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