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法院关工委是一个公正且温暖的集体,其成员被青少年亲切地称呼为“法官姐姐”。多年来,市人民法院关工委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活动,把法律的种子播进青少年心田,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进一步增强了中小学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由点及面 法制宣传制度化常态化 “我们在审判涉及未成年学生刑事案件中发现,部分未成年学生存在法律知识欠缺、是非观念淡薄的现象,导致违法犯罪、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情况发生。”市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法官曲玲告诉记者。 为此,市人民法院关工委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活动。一是“走出去”,让法律贴近青少年。法官走出法院,深入到未成年人集中的学校、社区,采取上法制课、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为青少年讲解法律知识。今年以来,市人民法院共举办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讲座110多场。二是“请进来”,让青少年认识法律。市人民法院关工委邀请青少年到法院参观、学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一些困惑。同时,开通“法官姐姐”热线,青少年若遇到法律问题或者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可随时拨打热线咨询或寻求帮助;定期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邀请中小学生和家长走进法院,参观法庭,感受法律氛围,学习法律知识。 普法宣传活动既加强了与全市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又建立了以少年审判庭“法官姐姐”为主体的普法宣传教育网络。“法官姐姐”还定期到社区座谈、到涉案家庭走访,了解涉案少年在校外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在此类家庭中开展普法宣传。曲玲说:“我们希望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法院四级网络,有效帮助青少年认识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不触犯法律禁忌,健康阳光地成长。”如今,越来越多的其他庭室法官,尤其是共青团员法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普法宣传的足迹遍布全市各中小学校、社区,使普法宣传活动制度化、常效化。 宣教结合 法制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请旁听人员安静,现在宣布法庭纪律……”随着一声轻脆的法槌声,一场“审判”正式开始,这是市人民法院与市实验中学联合开展的“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通过模拟青少年犯罪真实案例的开庭审理,敲响学生预防违法犯罪警钟。 “模拟法庭活动,让我们直接了解案件审理的程序,诠释法律规定更生动形象,便于我们理解生硬的法律条文。”“现场这种庄严的氛围十分感染我,激发了我对法律学习的兴趣。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当法官!”法庭现场,学生们兴奋地说道。 为了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法官姐姐”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设计,针对学校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的讲解侧重点。对小学生,主要讲解自我保护知识、思想品德知识和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中学生,主要讲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等法律规定和发生在学生中的典型案例。 曲玲告诉记者:“为了使法制教育系统化、新颖化,让学生对司法制度有直观、基本的了解,每次上课前,我们都认真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中挑选合作伙伴。授课者按照各自部门职责分别完成不同的讲授内容,学生们在一堂法制课中不但能学到预防犯罪知识,还能了解到国家机关的职能和诉讼程序。多部门参与也使法制教育的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力度更强大。” 寓教于审 用亲情感化犯罪未成年人 作出判决并不是法院审判工作的结束,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误入歧途的孩子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用真情点亮他们希望的心灯。 市人民法院关工委在执行案件中发现,犯罪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都有着不幸福的家庭。法官们认为,对于这些孩子,应通过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来教育感化,因此,要求承办法官必须特别关注三个细节:一是注意查看未成年被告人是否缺少衣物等生活用品;二是注意落实未成年被告人是否与家人取得联系;三是注意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状态及精神状况。“有的未成年被告人早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我们会想方设法通知其家人前来探视,使未成年被告人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让他们明白自己并没有被放弃。”曲玲告诉记者,个案当中的具体做法有时候需要法院和法官的智慧。目前,该院已建立了法官与适龄未成年当事人庭下对话机制,有利于实现未成年人案件处理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别保护。 对于服刑少年犯,市人民法院关工委还组织承办法官利用节假日到看守所看望他们,为他们送去大量书籍,讲授法律知识,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对于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实行建立个人档案、定期汇报、定期回访制度,定期召开由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及家长、帮教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并要求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定期到法庭汇报思想,了解其学习、工作和思想改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鼓励他们悔过自新。 回访帮教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 “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首要的还是要有持续的工作热情。除对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外,我们还特别强调和重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重新犯罪。”曲玲说。 为防止有过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再度失足,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法官姐姐”定期对未成年罪犯进行回访和帮教,通过参与解决未成年罪犯思想上、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我们为每一名未成年罪犯建立了档案,与其所在的监禁单位、学校、家庭、村居密切建立联系,量身定制帮教措施,定期回访考察,了解其改造情况,尤其对家庭环境、周边环境不够理想的未成年罪犯采取多联系、多回访、多帮教,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及时有效帮扶,最终达到教育和改造成功的目标。”曲玲展示了少年审判庭的法官们建立、更新的档案。近3年来,法官们共回访帮教未成年罪犯48人,这些未成年人罪犯无一重新违法犯罪,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