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市情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荣成 | 市科技局“搭台牵线”深化产学研合作

来源:中国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7-03
摘要:近年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产学研服务载体,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完善产学研政策体系,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取得了新成效。近日,该局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好案例称号。 近年来,市科技局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推进协

近年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产学研服务载体,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完善产学研政策体系,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取得了新成效。近日,该局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好案例”称号。

近年来,市科技局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推进协同创新。连续举办7届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5届“企业院所行”“院所荣成行”以及产业对接会等系列产学研活动,与全国6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达成各类科技合作协议300多项,其中200多个项目进入了中试和产业化阶段,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深化国际协同创新合作。与以色列在海洋产业领域达成科技合作,促成与以色列蓝色经济中心合作组建蓝色基金,开展科技孵化器合作等;恒顺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日本专家山口惠合作开展“水产营养补给剂/调控剂”关键技术攻关,获批威海市蓝色产业领军人才支撑计划;山东海之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国专家温迪施合作,成功开发了一种利用高能电子β射线液态降解制备褐藻寡糖的新技术,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产学研合作,离不开专业平台的牵线搭桥。市科技局积极搭建产学研服务载体,集聚创新资源,建立“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投资760万元建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录入宏观数据3万多条,新增技术成果、专利交易等数据7000条以上,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技术转移、公共技术服务、智库服务、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科技金融等基础服务。2016年,全市共签订技术贸易合同236份,达成技术贸易额4.45亿元,对“利用发酵技术开发新型海藻肥及生产应用研究”等一批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260多万元资金补助,有效激发全市产学研合作活力。构建“园区+公共服务”方式。抓住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获批省级农业高新园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机遇,深化与江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建设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国海洋大学荣成研究院等合作机构,成功与山东大学创业转化团队签订“海洋医用食品平台建设项目”,引入千人计划专家3人,泰山学者4人,海外专家2人,园区企业R&D投入5%以上,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

为引育高端人才,市科技局创新产学研人才队伍的引进、合作方式。通过采用合作开发、技术入股、委托开发以及共建或无偿提供试验基地等模式,柔性引进唐启升、管华诗、焦念志、张经等多位院士以及清华大学刘辛军、中科院南海所鞠建华等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把企业的资金优势、生产基地优势与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有机嫁接起来,创造出了试验基地型、技术股份型、科技顾问型、课题经费型等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目前,全市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各类技能人才9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4万多名,培养国家万人计划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省泰山系列人才12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为更好地引导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市科技局积极完善产学研政策体系,营造创新氛围,出台了科技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百千万英才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年投入近2亿元为科技项目合作、共建研发平台、人才引用等方面提供保障,为全市产学研工作画出了一张措施有力、脉络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图”;在金融服务方面,开展科技支行试点,加快推进股权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落地实施,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院所专家与我市企业联合成立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2016年,我市共给予全市13家科技型企业39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扶持资金,为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