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市情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荣成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6-26
摘要:日前,2017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中国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评价研究报告》,纳入2016年度评价研究的全国40个城市中,荣成以95分拔得头筹,并获得中国信用共建2016年度推荐榜信用创新单位荣誉称号,是11个获此殊荣单位中唯一的县级市。 荣

日前,2017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中国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评价研究”报告》,纳入2016年度评价研究的全国40个城市中,荣成以95分拔得头筹,并获得“中国信用共建2016年度推荐榜——信用创新单位”荣誉称号,是11个获此殊荣单位中唯一的县级市。

荣誉的背后,是我市多年来持之以恒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懈努力。2014年5月,我市在山东省率先建成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了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披露和应用于一体的制度机制。去年,我市获批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是山东省唯一、全国3个县级创建示范城市之一。

突出全面覆盖 搭建系统化的信用管理平台

一本本《居民诚信手册》、一件件《部门信用管理办法》、一份份《居民电子信用档案》,在社区与村居随处可见的信用信息“公示榜”,这些是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细致体现。

在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我市大胆探索,先后召开14次专家论证会、研讨会进行规划设计,建设了覆盖全市各层面的信用管理平台。率先在政务领域出台了《荣成市区镇市直部门信用管理试行办法》等信用规范性文件,将信用管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通过机关云平台客户端,详细记录机关干部工作进度、日常纪律、个人荣誉等内容,建立信用档案,将公务员信用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以政务领域为突破口,我市搭建起了以自然人数据库、党政机关数据库、社会法人数据库、村居组织数据库的“四库”为载体的信用管理体系,是国内首个将党政机关、村居组织纳入信用管理的城市。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建设了公共信用网,将4个数据库与所有部门单位联网,实现了互通共享。

如今,全市60.1万名本地居民、14.3万名外来人口、3.7万户个体工商户、1.5万家企业、140个部门单位、900多个村居,全部纳入信用管理系统,每个社会组织及其成员,都有自己的“信用档案”和“诚信名片”,实现了信用体系覆盖到所有行业领域,信用对象覆盖到所有社会组织成员,信用内容覆盖到所有经济社会活动。

坚持共建共享 建立多层次的征集评价机制

我市制定了自然人、社会法人、区镇部门、村居组织4个信用管理办法和信用信息评价规定,推行“三级征集、双向评级”的信用评价运行机制。

在征集方式上,我市实行社会性、行业性、区域性“三级信用征集”。以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作为市级信用管理主体,负责社会性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在城建、交通等42个领域开展信用建设,由主管部门作为主体,实行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基层,以村规民约为载体,实施村居信用建设,由部门镇街和村居组织作为实施主体,定期采集履行村规民约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性信用信息。三个层面的信息,互联互通,都会上传到市级数据库,纳入社会性信用管理。

在信用评价上,实行政务评级、社会评级的“双向评级”。政务评级主要用于行政管理领域,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社会成员进行信用评价,设定1000分的基础分值,细化了150多项加分项、570多项扣分项,根据信用对象的不同行为进行加减分。目前,已出具信用报告1.6万多份,提供公务查询7万人次。社会评级主要用于经济活动领域,出具的信用报告在全国有效。我市引入2家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依照独立的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从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为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市场交易等经济活动出具信用报告。

实行奖惩并举 推行规范化的信用结果应用

体系建设是保障,应用是关键。围绕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我市全面推行“信用+工作”模式,将信用嵌入行政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各个领域。

市政府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将信用等级应用与干部选拔、评选表彰、发展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等挂钩。先后有1500多人(企业)次因信用等级不达标被取消发展党员、职称评定、提拔重用、评先选优、项目申报、工程招投标等资格,25人在村“两委”换届时被取消提名资格,26人被取消“两代表一委员”推荐资格。

近日,记者从市信用办了解到,5名渔船船东涉嫌伏休期间严重违规,根据《荣成市自然人和社会法人信用信息评价规定》《荣成市海洋与渔业领域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及《海洋与渔业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等相关规定,被纳入违规失信渔船管理“黑名单”,不良信息记入市级个人信用档案,信用等级直接降为D级,并在项目申报、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等10个领域予以限制。

去年以来,我市出台了13个领域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备忘录,涉及建筑施工、交通文明、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等方方面面。发起部门及时将严重失信信息提供给关联部门参考使用,按备忘录约定进行联合惩戒,实现“跨行业信息共享、信用联管”。同时,建立了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每月发布一次“红黑名单”和严重失信案例,收到了“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效果。目前,相关部门已提报共享失信信息876条,对130多家失信市场主体实施了联合惩戒。

“老赖”因欠款而不能参加评先选优、出租车驾驶员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而被扣信用分、纳税人恶意欠税被拉入失信“黑名单”,企业弄虚作假被取消中标资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07名市民因信用等级良好得到银行的免担保贷款的优惠政策,信用等级AA级以上的市民骑行公共自行车可以免交押金,还可享受更长的免费骑行时间,城建、财政部门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企业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的依据。

“既要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更要让守信者从中受益。”这是我市推行信用结果社会化应用的成果。围绕能够优先办理、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免交押金的4个领域,我市实行信用等级差别化待遇,全市20多个部门先后推出了“个人信用贷”“信用骑”“信用阅”“信用医”“信用购”等30多个守信激励产品。市民直观体验到信用带来的实惠,企业切实感受到了信用的价值,“信用有价”的导向正逐渐在全社会形成。 (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荣成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评话题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