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辉:公交车上看变化信息来源:荣成市新闻中心
彭永辉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爱车打扫干净。
1999年9月28日,市内1至4路公共汽车正式开通。
为方便市民上车找零,公交车上设置了爱心零币兑换盒。
2015年,我市新增90辆新能源公交车。
乘公交车微信扫码支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普通的自行车到现在的私家车;从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到飞驰的高铁;从出门等车到手机订车……公共交通方式的变迁,超乎人们的想象。你是否还记得荣成公交车最初的模样?从驾驶员旁边有“大鼓包”的小客到高档的空调车,从噪音大的柴油车到舒适环保的新能源车,从售票员喊“上车请买票”到推行无人售票,从刷IC卡到扫码支付,从蜂拥挤车到文明乘车……这些改变的背后,是城市公共交通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是城市发展共建共享的成果。 人们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公交车是人们出行最常用的代步工具,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窗口,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我市公交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彭永辉在公交行业工作了近30年,亲身经历了我市公交方式的一次次变革。 新跨越:从“零记录”迈向“全覆盖” 彭永辉,老公交人,从1992年驾驶政府班车,到1999年成为城区1路公交车驾驶员,再到现在的101路公交车驾驶员,一直工作在公交“最前线”,每天驾驶着公交车穿梭于各街区之间。 说到公交车的变化,彭永辉如数家珍。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市公共交通运输一直处于空白期。1981年,原荣成县建起公共汽车站,一条从崖头城区出发,经滕家镇通往当时石岛镇的公交线路开通,翻开了我市公共交通运输的第一页。包括6名驾驶员、5名乘务员在内的15名职工和3辆大客车构成了我市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部班底。1988年11月撤县建市后,原“荣成县公共汽车站”更名为“荣成市公共交通公司”,6辆公交车成为了连接市区与南部镇村的重要工具。 彭永辉告诉记者,当时人们对于“公交”的概念很模糊,相比现在,那时候的公交车更像是“小客”,频次少、线路不完善、运营不规范。直到1992年,我市成立客运站,“小客”才成为穿梭于各镇村之间的“常客”。彭永辉也是在这一年进入市公共交通公司工作。 1999年,我市公共交通运输开启了新篇章,市区1至5路公交车先后开通,6路、7路公交车也在第二年上半年开通。彭永辉作为老员工,见证了城区公交车开通时的场面。“开通仪式现场氛围非常喜庆,既有出席活动的市领导,又有赶来采访的媒体,还有不少搭伙结伴前来围观的市民。在阵阵鞭炮声中,10辆车缓缓驶出客运站,咱荣成正式跨入了‘城区公交’时代!”现在回忆起来,彭永辉仍然十分激动。 城区公交路线网基本涵盖了市区主要居民小区、商业网点、企事业单位,为我市公交事业的长足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路公交车从市公共交通公司出发开往市政府,全程设置了23个站点,路线长12公里。我开的是铰接公交车,车体比现在的长,载客量也大。一开始,大家是图新鲜乘车,渐渐地感觉到便利后,公交车就成为老百姓市内出行的首选。” 进入新世纪,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我市公共交通运输经历了民营改革。2005年,市公共交通公司改制为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公共交通进入民营阶段。此后的10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公交公司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在运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换代等方面逐渐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变革成为荣成公交走出困境的迫切需求。 2014年,政府注资3000万元成立国有企业性质的“荣成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并将民营性质的城区公交纳入管理。全体干部职工在新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大胆开拓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打造“让政府放心、让市民满意”的公交,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模式: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 2015年7月15日,北线公交全线开通,涵盖了寻山、俚岛、成山、港西、埠柳、荫子、崖西、夏庄、大疃、城西10个镇街的29条线路投入试运营,我市公交城乡一体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市民可以享受到“公交开到家门口”的服务。2016年3月16日,我市南部48条公交线路也全线开通,至此,农村客运班线“小客”退出历史舞台,我市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 彭永辉向记者描述,开通当日一大早,市公交车站就十分热闹,一排准备发往南线的公交车整装待发,车厢内外整洁干净;不少获知消息的市民也早早赶来体验,大家笑着说着一会儿要去哪;公交公司还安排了导乘员向站内市民分发宣传资料,介绍公交车班次、线路……“城乡一体化实现后,明显能感觉到市区公交车的日均乘客数量也在随之增多。票价比原来节省了很多,公交卡的便利应用延伸到了全市每一条公交线路,经常能遇到‘北乡的’去‘南乡’码头买海货……”彭永辉笑呵呵地说道。 彭永辉还告诉记者:“车型也是一换再换,以前的柴油车不环保,近几年,市里为我们换成了新能源车,车内宽敞明亮、视野开阔,而且乘坐起来舒适又环保。”目前,我市有501辆公交车投入运营,其中,新能源及纯电动公交车337辆,占比67.3%,进一步推动了绿色公交理念的实践。 改变的不仅是车型、车厢环境,还有整个公交系统的科学化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公交网络日益完善。从2015年到现在,我市先后新开线路94条(共106条),线路长度由原来的120余公里增至2688公里,形成“衔接市区、畅通镇街、覆盖乡村、对接城铁、直达景区”的公交网络格局,通过完善多元化公交服务网络,实现公交服务与乡村旅游、大型活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无缝衔接。 在提高公交吸引力的基础上,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还不断创新服务形式,相继推出了赛事、旅游等公交专线系列新型服务,努力满足来荣游客和群众多元化乘车需求,同时对残疾人、65周岁以上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免费乘车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新体验:智能化服务让出行更便捷 “……市内串亲和赶集,刷卡不交人民币。……到期续缴12元,乘车待遇又继续……”这是上庄镇刁家村村民肖永怀写的打油诗,这位年近80的老人专程到本报编辑部送来这首诗称赞城乡公交的便利,感谢市委、市政府连年提高老年人福利待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眼服务市民便捷出行,荣成公交正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不断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2015年,我市公交推出乘车软件“荣成掌上公交”手机APP和“荣成公交”微信公众号,市民可通过手机实时查询车辆位置、线路站点、到站时间、乘车舒适度等,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最新的公交运营信息,让乘公交出行变得更加精准。 今年3月,荣成公交集团积极与腾讯公司对接启动“扫码乘车”服务,城区“微信扫码乘公交”全面开通,在全国县级城市中率先跨入“微信扫码乘公交”时代。“微信扫码乘公交”作为荣成公交集团在智慧交通上的新探索、新突破,实现了公交领域的支付革命,进一步提升了荣成公交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满足了人们便捷出行的需求。 以IC卡取代纸质车票,实行了无人售票,刷卡上车,乘客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乘客一边坐车一边观赏公益节目;过去乘客在站点焦急等着公交车,现在车站电子显示牌可以直接看到公交车行驶在哪、多久能到;手机刷卡、网上付费已经在年轻人当中流行起来,相信在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用上这些“高科技”。 每次说起这些新体验,彭永辉都十分自豪。一次次鲜活的变革,让荣成公交成为城市文明的窗口;一次次突破式发展,让荣成公交与时代变迁、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广大市民也在享受公交人热情服务的同时,坐着公交看尽城市建设的点滴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