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岛:绿水青山新画卷信息来源:荣成市新闻中心
“碧海蓝天石岛湾,一幅生态新画卷。”石岛一名老干部的这两句诗语,是对石岛当下生态环境的真实描述。 大自然赋予石岛优美独特的山、海、湾、岛、河等自然景观,石岛管理区倍加珍惜原生态资源,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化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强化工作创新,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新画卷。 从“短板”到“样板” 虽已是冬日,但在石岛管理区北流口的沙滩上,仍有上百人趁着退潮时在赶海挖蛤。与北流口一路之隔的凤凰湖闸门前,人们正在钓鱼和捡海瓜子。一对长住在这里的东北夫妻正在北桥上钓鱼,他们告诉记者,现在海水变清了,沙滩变白了,鱼也变多了,涨潮时能钓上三五斤的大鱼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可这在前几年是不敢想的事。 为什么之前不敢想?又是什么让曾经不敢想的事成了如今司空见惯的事? 海洋是石岛最鲜明的特征,是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多年来,石岛管理区经略海洋,形成了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食品三大海洋产业体系,为全市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发挥了龙头作用。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留下的是“地上有污水、空中有腥味、天上有黑烟”的生态“疤痕”,暴露的是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短板”。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于是,石岛管理区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拉开了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核心的“城市双修”帷幕。 生态修复,“入地下海”。 投入2亿多元全面修复海岸线,分期分段修整斜坡护岸,绿化植被18万株,平整沙滩1.5万平方米,被海水冲刷破坏的海岸又焕发出原生态的魅力,初步形成了“百里海岸线,一条风景链”。全面开展陆上拆违治乱,对以桑沟湾南海岸带、城区石岛中心渔港等为重点区域的陆上违法违规建筑物进行依法拆除,已先后拆除违法建设500多处,拆除总面积16万多平方米,向城市更精致、更生态、更有品位、更具魅力的目标迈出了新的一步。 全面清理海上非法养殖,对辖区海域特别是石岛湾、桑沟湾域内所有未取得海域使用权或擅自改变海域用途、沿岸2海里以内的3万亩非法养殖物和设施,全部进行清理,保护海上绿色家园,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团队合作,通过人工在海底种植大叶藻形成了3000亩海草床,从而在桑沟湾海域开展了草、参、贝、鱼立体化的多营养层综合健康养殖。今年以来,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等相关机构已先后在这里举行了两期近200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推广桑沟湾生态养殖模式,促进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前不久,来威海参加2018“蓝碳倡议”国际会议的全球13个国家的近百名国际海洋环境专家学者,在考察东楮岛村海草床研究保护工作后,对当地重视保护海洋环境,在蓝碳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城市修补,暖流汩汩,“暗流”归一。 走进位于海洋高新产业园的石岛水发热电联产项目工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向人和镇方向安装供热管道。这个投资10亿元、历时1年半时间建设,刚刚投入运营的大项目,可以替代石岛老城区民用供热锅炉和高新产业园工业燃煤锅炉,满足500万平方米供暖需求,额定年供汽能力355万吨,年发电量4.6亿度。至此,石岛辖区内240多台燃煤锅炉被淘汰,林立的“大烟囱”消失,市民可享受环保热能。 在八河湿地,野鸭与茂密的芦苇相映成趣,抬田后一望无际的湿地涵养着八河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在水库对面的齐山河上烟波浩渺,水鸟在上空列队飞翔。石岛管理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如果没有脚下的污水管线,没有全覆盖的排污管网,就不可能有这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近两年,石岛管理区共投资4.5亿元,先后启动实施了八河污水厂、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等多项工程,实现了峨石山路以北的工业园企业以及王连街道、东山街道的村企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完成了共计7.1公里污水管道安装,并按照“一企一管一井”模式,保证企业污水流入污水管道。目前,辖区已铺设污水管网总长203公里,配套有9座污水泵站;建有环亚、崇杰、八河3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共10万吨,配套建设有宁津驻地、东楮岛村、王连驻地、渔人码头4个小型污水处理站。通过管网、设施的无缝衔接,以及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同步提升,为区域绿色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从“叫屈”到“叫好” 近日,记者来到石岛管理区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监控平台查看企业车间的生产画面,另一名工作人员正通过自动监测数据平台查看终端链接到企业实时传输的污水流量、COD等指标情况。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监测监控平台在每家企业的生产车间都安装了摄像头,通过监控平台随时可看到企业是否生产。如果车间在生产,但数据平台不显示流量监测数据,就说明企业有可能存在偷排的问题。 记者要求工作人员随意点开一家叫浦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生产画面,监控画面保存的11月9日16时30分的车间生产情景。再点开监测平台,这家企业的监测结果显示是:11月12日,零点排水流量30.4立方米,COD数值浓度是每升65.3毫克,低于化学需氧量每升500毫克的标准要求,符合环保排放规定。 这套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是石岛管理区生态治理的创新探索。石岛管理区有重点排污企业365家,污水日排放量7万多吨,其中,海产品加工企业占大头。石岛管理区在引导企业走向高端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同时,对这类加工企业进行重点环保督查整治。针对人力监管弊端,石岛管理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和“政府倡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购买服务,引进专业机构,分两批为235家企业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由第三方公司运营维护,对所有排污企业实行24小时监测监控。 (下转三版) (上接一版) 最初,石岛管理区动员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时,向各企业负责人发出了《携手环境治理,共享碧水蓝天》的一封信、《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事项告知书》和《石岛管理区环境质量提升方案》。但是,仍有个别企业负责人存在消极情绪,认为现在原材料、人工费上涨,企业再花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安装或者扩建环保设施耽误发展。石岛管理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之路。为减少企业压力,对安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企业,在6年运营维护期内,每年给予1万元补贴。 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后,使用情况到底怎样? 泰祥集团是主动申请第一批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企业。泰祥集团今年先后投入1100多万元,对原有环保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该集团不仅在石岛区域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而且把集团在俚岛、崖头等镇街的企业也全部按照管理区的模式进行了安装。该集团分管环保的副总经理张洪革表示,集团的做法既符合“环保泰祥”的理念,也是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百佳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石岛管理区执法人员从格栅到一沉淀池、二沉淀池、曝气池、厌氧池、耗氧池到最后的净化池都进行了检查,整套环保处理设备运转正常。该公司分管环保工作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以来,该公司共投资600多万元用于新上和扩建环保设施。 在记者走访的超汇食品、明源食品、明港食品、广润食品等多家企业,企业负责人都纷纷表示,企业只有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当初的个别企业“叫屈”到现在的企业普遍叫好,从以往的躲避监管到现在的主动要求监管,石岛海洋食品产业完成了一次生态觉醒。 从“叫苦”到“点赞” 石岛不仅三面环海,还有大大小小的河流十几条。抱海环山、流水潺潺,这是大自然对石岛的特别眷顾。然而,在过去石岛管理区社情民意调查中,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河流污染问题。 西王门河全长3.6公里,流经人和镇、港湾街道。流域内有8条支流和沟渠、20个村庄,分布有各类加工厂、养殖场等500多家。早期因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沿河流域各类加工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严重污染了西王门河流域生态环境。西王门河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蚊蝇多、臭味大,群众连连叫苦。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石岛管理区紧抓“一头一尾”,开展河流污染整治。 狠抓源头治理。结合“散乱污”企业整治和畜禽养殖清理,关停整顿流域周边鱼粉企业86家、养殖场232家;投入1.5亿元,建设一处日处理能力2万吨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泵站1座,铺设管网23公里,从源头上彻底解决污水直排问题。 狠抓终端治理。针对河道下游海水涨潮冲进河道增加治理难度、河底淤泥量大等实际,采取建设蓄水拦河坝和生物治理同步实施的方式,先后投入1600万元,建设橡胶拦水坝3座,拦储淡水。同时,聘请省内环境治理专业公司对淤泥及污染物进行降解、清除。 真整改用真招见真效。人和镇北卧龙村的环卫工许大爷负责人和镇靠近西王门大桥西段的公路卫生,他每天都要到港湾街道地域的西王门大桥上看看风景。他说:“现在这条河治理得真好,夏天河里鱼打着滚成群结队。河里不光有野鸭、黑水鸡,还有珍稀的水鸟,它们对水质要求很高,都知道这环境好。” 和西王门河一样,王连河也换了新颜。今年以来,王连街道投资100多万元,对流经驻地的2200米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打造一处滨河公园。过去的土堤,被绿阴护岸的水上堤坝所代替;曾经干涸的王连河道蓄入了清冽的河水,河水缓缓而过,两岸绿树婆娑…… 林国瀚是名摄影爱好者,前几日,他在石岛海域拍到退潮后海鸥捕捉海参的镜头,这令他十分兴奋。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在王连街道店子村桥东拍到白鹭在牛身上栖息休闲的镜头,在八河湿地拍到上百只成群的白鹭和珍稀鸟类,还拍到了在八河水库、桑沟湾南畔、东楮岛和桃园的水面、滩涂等区域越冬的大天鹅。他的镜头记录的是石岛管理区的生态之美、和谐之美。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千好万好不如群众说好。正如退休职工张玉春描写石岛深秋的一首诗所写:谁挥彩笔画秋颜,碰翻五色斑斓。石岛管理区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绘就了一幅“蓝色海岸线,一条生态链”的绿水青山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