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见人见事见真情——荣成市崂山街道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见闻信息来源:荣成市新闻中心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 在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崂山街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载体,通过组织各层面、多形式的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辖区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让乡村文明见人见事见真情,汇聚起文明崂山建设的磅礴正能量。 近日,记者走进崂山街道,采访到不少向善而行的感人故事。 镜头一:孝老爱亲好家风 “李秀春真的是好媳妇、好女儿、好心人啊!”在崂山街道宁家村,提起李秀春,村民无人不夸,她替夫尽孝、十年如一日照顾公公的事迹被传为佳话。 自2009年丈夫突遇车祸去世这将近10年的时间里,李秀春每天都要往公公家跑好几趟,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打理菜园;冬天下雪的时候,天不亮她就到公公家扫雪,生怕老人腿脚不好而摔倒;包饺子的时候,饺子一出锅就赶紧给公公送一盘,只为老人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公公因为年事已高,经常上厕所走不及大小便在炕上,清洗脏衣服和被褥都是常事儿…… 记者见到李秀春公公时,已经91岁高龄的老人穿戴干净、精神矍铄,屋内各种物品摆放规整、一尘不染,家里家外收拾得整洁利落。老人见到记者,连声夸赞自己有个好儿媳。如今,李秀春的女儿们也已成家,她不仅是3个女儿最好的老师,也是崂山街道孝老爱亲的典型和辖区群众学习的榜样。 李秀春说:“每个人都会老,孝敬老人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 镜头二:邻里守望村风暖 脉埠村村民鞠淑丽看着自家大棚里长势良好的草莓,心中甚感欣慰。回想之前,这不到2万棵的草莓苗子可是让她寝食难安。 9月初,正值栽植草莓苗的时节,崂山街道的草莓种植户们开始忙碌起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鞠淑丽的丈夫王焕宝因为全身烧伤只能卧床,鞠淑丽得留在家里随时照顾丈夫。这可让鞠淑丽心急如焚,家里的收入就指望这2亩地的大棚草莓了,错过了节令,一年的指望也没了。 得知鞠淑丽家的情况后,村干部带头,周边10多户邻居参与,大家放下自家地里的活儿,用整整一下午的时间,将鞠淑丽2亩地近2万棵草莓苗栽植完毕。当鞠淑丽委托村干部挨家挨户送工钱时,邻居们没有一个接受的。 邻居董秀兰说:“远亲不如近邻,谁家没有个急事儿难事儿,邻里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 镜头三:拾金不昧扬美德 前些日子,崂山街道东庄村68岁的老党员宁同海到石岛管理区办事,在斥山农贸市场附近捡到一个女包,里面装有身份证、多张银行卡和4000多元现金。 宁大爷在原地等了两个多小时,也没等到失主寻来。不得已翻包查找线索,按照一张纸上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辗转找到了失主。失主说,包里有身份证和五六张银行卡,如果挂失重办非常麻烦,没想到能遇到拾金不昧的好人。 拿到失而复得的钱包,失主拉住宁大爷,说啥也要用钱表达感激之情,宁大爷坚定谢绝。 事后,失主打电话想上门致谢,老人依然婉言谢绝。宁同海说,“谁丢东西都很着急,将心比心,昧良心的事儿,咱不能干。” 镜头四:支援灾区显大爱 受台风“温比亚”影响,8月中旬山东多地连降暴雨,“蔬菜之乡”寿光受灾严重,大量蔬菜大棚被毁。 位于崂山街道的山东地宝土壤修复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的企业。听闻寿光受灾的消息,企业加班加点赶制土壤调理剂30吨,将这批价值10多万元的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寿光,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改善灾后土壤条件。 企业负责人宁同丽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回报社会、服务群众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镜头五:慈心汇聚传佳话 11月中旬,神道村45岁的村民莫大姐骑电动车不慎摔倒导致头部受伤严重,接受开颅手术后每天在重症监护室的费用就得上万元,这给原本经济条件就一般的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得知情况后,村党支部书记和妇联主席分别在党员和巾帼志愿者中发起爱心捐助倡议,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和辖区群众纷纷加入捐款行列,汇聚起社会共同参与的爱心暖流。短短几天时间就筹得善款7万余元。 参与捐款的巾帼志愿者宁秀云说:“一家有难千家帮,帮助别人也温暖自己。我们都希望社会有爱,首先我们自己就要做付出爱、传递爱的人。” 镜头六:心系故里桑梓情 今年80多岁的老党员董传斌祖籍是崂山街道二疃村。国庆期间,老人特地从威海回到家乡,将自己收藏的建党95周年纪念银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纪念谱赠送给村里。 不管是年轻时在外当兵、工作,还是如今退休在家,家乡始终是老人心中的惦念和牵挂。这么多年,董传斌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得知现在的二疃村“两委”班子团结、村风文明向上,心中很高兴,所以送来自己的藏品,支持村里的党建工作,也祝福家乡发展越来越好。 村干部董俊明说:“做合格党员干部是组织的要求、村民的期盼,更是我自己的坚定目标,拥护党的领导,让村庄富裕、村民幸福、村风和谐,农村干部责无旁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的崂山街道,一幕幕动人故事,展示的是新时代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实践。崂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遵循“一二三四五六”运行机制,即每村都成立一套由党支部书记任所长,妇联主席任专管员的组织架构,以小微权力清单和农村信用管理为两个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和妇女三支队伍的力量,依托文明实践讲堂、善行义举四德榜、文化服务站和体育健身广场四个阵地,通过讲、评、帮、乐、庆五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文明实践有声有色、入脑入心,营造出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干群和谐、人心和善、群众和乐、村风和畅六种风气。 崂山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充分发挥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基地的重要阵地作用,开展“我们的节日”“亮出你的家风 说出你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优秀典型宣讲”“道德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辖区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文明融入百姓生活、付诸日常行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编后】 新时代文明重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天的我们身处伟大的新时代,经济高度发展,生活得到巨大改善。人民在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同时,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对我们每个个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一言、一行。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是和谐的、文明的、有温度的。从这个角度说,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关键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内化成我们每个人的心德,外化为我们每个人的言行,用个体的行动铸造共同的价值取向,汇聚起一座城市文明的风尚,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对一个区域来说,铸造文明的风气、和谐的氛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各区镇、街道在推动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文明养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融入实践,重实情、重实践、重实效,抓好长效机制建设,为区域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注重用好榜样力量,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让文明见人、见事、见情,真正实现文明荣成共建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