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平:创业路上不畏难信息来源:荣成市新闻中心
刘德平种植的茶叶获得2017年荣成市第二届茶叶擂台赛一等奖。
刘德平(左)参加苹果展销会。 本期财富故事会的主人公叫刘德平,市德胜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65岁。2017年,刘德平生产的德胜泽牌茶叶获得我市第二届茶叶擂台赛第一名,一鸣惊人。在创业路上,他几经磨难,却从不畏惧,终得硕果。 刘德平已年过花甲,但你若跟他聊起微信来,会发现他说得头头是道用起来得心应手,使用支付宝和微信转账也难不倒他,他还时不时地用手机上网查询资料。勤奋好学,与时俱进,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刘德平学习研究最多的,是果茶知识。促使他不断学习的,是他那300亩的果茶乐园。就在10年前,这个百果飘香、茶香四溢的果茶乐园,还只是一片荒山。 刘德平描述10年前的景象:漫山杂草、地势崎岖。听说刘德平要盘下这片山地,当时这片山地的所有者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就是这样一座荒山,让毫无农业经验的刘德平从零开始。10年来,他和家人躬耕于此,如愚公移山般慢慢发展起茶叶、果业、养殖业,昔日的荒山摇身一变成了世外乐园。 从零开始创业,绝非易事,可敢闯敢干的刘德平从不畏惧。 原本,刘德平经营花卉种植业,干得有声有色。2009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开始慢慢了解茶叶种植业,感觉荣成作为我国纬度最高的茶叶产地,很有发展前景。他和朋友一拍即合,决定一起种茶,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的承包山地的一幕。 隔行如隔山,都是种植业,花卉种植与茶叶种植差别很大。有朋友问他,这么大岁数了,又不懂茶叶种植的特点和技术,不怕难吗?刘德平呵呵一笑:“创业哪有不难的,别看我年过半百,只要有一颗善于学习的心就没有难事儿!” 刘德平承包的荒山位于崖西镇万马庄村,有300多亩。将荒山重新开垦规整成为可以种植茶叶的梯田可不容易。那段时间,刘德平几乎住进了山里,冬披雪、夏淋雨,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他也拿着锄头当起了农民,白天黑夜地干。光是将整座山重新规整,就用了大半年时间,花费了50多万元。 考虑到一开始没有经验,刘德平拜访了不少专家,阅读了大量学习资料。可就是这样,刚开始种茶他还是栽了跟头。他误认为山壑周边的地块种茶有优势,风小雨水足,有利于茶叶生长。可未曾想到,这样的地块地势落差大,既不适合机械化作业,也不利于土壤保墒,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铺设了滴管设备,却又因为落差大,高处的茶树得不到水肥,达不到均衡生长的效果。他又请教了不少专家,最终通过增加47个过滤器,才解决了滴灌高低均衡的问题。 荣成茶叶想要打出名号,不仅要有过硬的质量和口感,更要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从茶树的种植,到茶叶的采摘、炒制、包装,刘德平都亲力亲为,凭借勤奋好学的精神和高涨的创业激情,他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终于炒制出满意的产品。为拓展市场,他为自己的茶叶注册了“德胜泽”商标。2017年,“德胜泽”牌茶叶在我市第二届茶叶擂台赛上获得第一名,无论是色泽还是口味,都得到了评委和大众的一致认可,“德胜泽”牌茶叶一炮而红。 慢慢地摸清了种茶的路子,刘德平又想尝试种果树。不论是苹果、无花果还是梨,都能在他的农场里找到。刘德平种植果树走的是生态种植的路子,他开挖了一座池塘,建起了存栏量500只的养猪场,这样一来,果茶种植所需的水和肥料都可以自给自足,还绿色环保。 今年,刘德平果林里苹果足足收获了5万公斤,果径“80”以上的占比接近90%,明年果园产量有望翻番。有了好果,加上好口碑,如今,各地客商都争着抢着订购刘德平的苹果。果丰收、腰包鼓,刘德平寄情山水间,怡然自乐,人们开始羡慕他把荒山变为“宝山”。可这背后的付出又有何人知。 经营农场的头5年,刘德平一直处于负盈利状态,直到第6年才开始收支平衡,这笔账,还是妻子算给他听的。当刘德平还在山上忙得不可开交时,妻子的一句责问让他一下子不知所措:“你知道这园子已经投入了多少钱?”刘德平还真没有仔细算过,他把心思都投入到了经营果茶园中,“400万元!”从妻子口中说出的数字是刘德平万万没想到的,为了自己的创业梦,为了自己一心要为荒山披绿装,竟然花掉了400多万元,这里面也包括夫妻两个人的养老钱。 面对经济压力,刘德平时常辗转反侧,但再难他也从未停歇过创业的脚步。他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有幸遇上了这样一个创新创业的好时代,发挥才智,把荒山变成花果山,把我们的家乡打扮得更漂亮,我觉得值!” 经营着300亩果茶园的刘德平,一年四季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他时常身穿大褂脚着布鞋,俨然一副老农民的样子。创业艰难百战多。刘德平说,如果再年轻20岁,他还要再创业,人生一世,创业是最幸福的! 记者感言: 刘德平虽年过半百,但却依然奋斗在创业一线,始终保持一颗好学的心,紧随时代步伐。种茶之路多险阻,他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终身学习的精神值得年轻一代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