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的味道——记荣成蠓子虾酱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唐进安信息来源:荣成市新闻中心
本期财富故事会的主人公叫唐进安,是荣成传统工艺——蠓子虾酱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17岁时,他跟随父亲学习蠓子虾酱制作工艺,步入社会后,他也曾进公司上班、办过砖厂,但蠓子虾酱的制作工艺似注入他血脉一般,使他牢记荣成老味道的传承使命,在传统技艺上不断创新,成立蠓子虾酱加工厂。如今,近花甲之年的唐进安依然奋斗在创业路上。
唐进安(左)与员工一起讨论蠓子虾酱质量及包装问题。 乡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浓烈。在荣成人心中,乡情是碧海蓝天的美景,是夹带着海水咸味的清新空气,更是儿时菜粑粑、豆子面、蠓子虾酱的味道,这些看似简单的食材却展现了荣成的自然物产和人文智慧,承载着荣成的历史印记。 荣成蠓子虾酱于清朝雍正年间被登州知府作为地方特产贡奉朝廷,被赐为宫廷御品,从此,蠓子虾酱经当地渔民精制后定期上贡,成为御膳中的一道美肴。据荣成县志记载:荣成县沿海有蠓虫虾,经海边唐家村唐氏夕永制作上贡,并传到他乡。 对于虎山镇唐家村村民唐进安来说,蠓子虾酱不仅是家乡记忆的味道,更是父辈的期望与嘱托。 唐进安创办的蠓子虾酱加工厂选址在家乡虎山镇。日前,记者刚一入厂,一股浓郁的鲜味扑鼻而来,于虾酱的鲜香味中,记者听唐进安娓娓道来他的创业经。 千锤百炼求真功 已年近花甲的唐进安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在传统蠓子虾酱制作工艺的熏陶下,他从七八岁就开始与蠓子虾酱打交道。“在我的印象里,每到春天蠓子虾大量出现的时候,爷爷、爸爸便起早贪黑泡在海里推虾、洗虾,奶奶和妈妈就忙着腌虾,院子里弥漫着一股虾酱香。虽然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会腌制蠓子虾酱,但因为俺爷爷、爸爸腌出来的好吃,镇上十里八村的乡亲都到我家来买。”回忆起往日家中热闹的情景,唐进安的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 唐进安清楚地记得,在炎炎夏日,父亲把发酵蠓子虾酱的缸盖掀开后,让他拿着搅耙来回搅动。后来,他又逐渐地学会了推虾、洗虾、腌虾等一系列工序。唐进安从父母那里得知,蠓子虾酱是从他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开始制作的,到他父亲这一代已经传了四代。父亲觉得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不能在他这一代人手里失传,于是,决定从4个儿子中挑选一位继承祖传的手艺。兄弟4人中,唐进安对制作蠓子虾酱最有悟性,但制作蠓子虾酱是一项繁重的劳动,加上恶劣的环境,唐进安一度退却过。可父亲的厚望,又坚定了他接手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决心。所以,17岁初中毕业后,唐进安便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腌制蠓子虾酱的担子。为了传承这一五代相传的宝贵技艺,在每年两季的腌虾季节里,唐进安都要一直居住在海边临时搭建的棚屋里,忍受蚊虫叮咬,在辛勤的劳作中领悟传统技艺的精髓。 光阴荏苒,寒来暑往,8年的苦心钻研让唐进安熟练地掌握了整套蠓子虾酱制作技艺。期间,他还辗转各地学习取经,并编制了《传统蠓子虾酱制作工艺参考》,使制作有据可依,避免了因口口相传而造成的工艺偏差。 坎坷多艰创业路 蠓子虾酱好吃,但在交通不便、生活还不富裕的年代,其市场需求并不大,靠腌制蠓子虾酱养不了家。虽掌握了腌制技艺,但唐进安还是和当时的其他年轻人一样,选择到好当家集团上班。 按部就班地在企业工作了几年后,不安分的唐进安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当时建筑行业悄然兴起,空心砖是当时建房盖楼的必用材料。唐进安便琢磨着办一家空心砖厂,可原料从何而来?他想到了好当家热电厂的炉渣废料,何不来个废物利用,利用它来加工空心砖,这样既环保又能创造价值,可谓一举两得。1997年,唐进安多方筹措资金办起了空心砖厂,在当时的虎山镇可谓首屈一指,但由于技术、设备等原因导致砖厂亏损,最终被好当家集团兼并。怀着创业雄心的他虽吃了“闭门羹”,但并未浇灭他的创业梦。2001年,他不顾家人反对,在文登开办砂厂,初期还有盈利,后来由于经营不善于2005年倒闭,导致亏损60多万元。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唐进安遭受巨大打击,巨额的外债让孩子上学的学费都成了问题,但这一切并没有让他放弃探索新的创业之路。 2004年,我市拍摄《千里海疆文化写真》时,蠓子虾酱制作工艺作为海文化被写进历史。唐进安作为这项技艺的传承人,协助摄制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宣传蠓子虾酱这一荣成特产积极鼓与呼。 2005年,唐进安得知我市文化部门申报省级蠓子虾酱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深受鼓舞。就在那时,靠老手艺创业的想法浮现在他的脑海里。经过筹划,唐进安开办了蠓子虾酱加工厂。 坚定信念再传承 唐进安告诉记者,保持蠓子虾酱的正宗口味,有一套完整的配方和工艺。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推虾、洗虾、腌虾、煮沸、灌装、杀菌和包装,每个环节丝丝相扣,对器具、力道、温度等要求严格,只有每一道工艺都把握好“火候”,才能生产出纯正可口的虾酱。 蠓子虾酱地域特色鲜明,其最大的特点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绿色安全无污染,是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重要符号,具有历史价值、民俗价值、经济价值。2000年后,我市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伴随着游人的脚步,蠓子虾酱作为我市特色食品逐步走出胶东沿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各级媒体和有关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特色食品。唐进安在蠓子虾酱的推广宣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他不断的探索努力,他的产品也逐渐走出荣成,走向全国。2009年9月,唐进安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蠓子虾酱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在创办蠓子虾酱厂的同时,唐进安想方设法拓宽创业渠道,收购邱家砖厂,并更名为邱家建筑公司,在他的努力打拼下,建筑公司规模逐渐扩大,效益日趋凸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致富不忘桑梓情 作为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来说,唐进安对乡村有着浓厚的情感,在创业的同时他积极支援新农村建设,让昔日的郎家村大变样。2011年,他投入8万元为郎家村硬化主干道,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2014年,投入30多万元翻盖新房32间,让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还投入5万元为村庄增添绿化设施。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唐进安投入2万元安装了净化设备。此外,他还积极支援邻镇上庄镇的新农村建设,自2013年以来,先后投入50余万元为上庄镇政府建戏台、硬化路面、修公路等。 唐进安说:“我挣的钱是社会给的,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帮助别人才能快乐自己。”在做好企业的同时,他始终秉承一颗爱心,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捐款捐物以回馈社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每逢重大节日,他便为虎山盛泉敬老院的老人送去鱼、苹果等生活物资和抚慰金。此外,他还与部分老人结成帮扶对子,闲暇时带上水果等慰问品去看望这些老人,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自2007年以来,唐进安累计为虎山盛泉敬老院捐物捐款40余万元。他还积极参加“春风助学行动”,每年至少捐款3000元以资助贫困学生,并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一路艰辛一路歌。唐进安凭着韧劲与闯劲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以匠人之心让传承了百年的荣成老味道在现代社会焕发出了独特光彩,唤起了众多荣成人心中浓浓的乡情。 记者感言: 历史和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蠓子虾酱作为荣成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搅动着人们的味蕾,更带着历史的厚重。时代不断前行,社会日新月异,以唐进安为代表的一批荣成老技艺传承人仍在孜孜不倦地做着传承与创新的工作,他们用老手艺将历史与今天串连,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希望年轻一代也能挑起文化传承的重担,让优秀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