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1岁的栾大爷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生命危在旦夕。市人民医院与石岛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联手施救,上演生命接力赛。经过紧急施救,成功挽救了栾大爷的生命。 当日下午,住在石岛管理区的栾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外出遛弯,15时10分,栾大爷上楼梯时突然出现胸闷、大汗并晕厥,家人立刻将栾大爷送到石岛人民医院救治。经检查,栾大爷是突发急性心梗①,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接受急诊PCI治疗②。 目前,我市已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为急性胸痛患者设置了具备PCI手术条件的专业化高效规范诊疗服务机构——市胸痛中心。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16时15分,石岛人民医院用救护车将栾大爷紧急送往市人民医院。此时,接到通知的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立即联系心内一科主任鞠衍松进行急诊PCI术前准备,并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做好抢救准备。 当救护车还有5分钟抵达市人民医院时,栾大爷突然室颤③、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生命垂危,随行的石岛人民医院医生卞正方立即为栾大爷进行胸外按压。16时45分,救护车抵达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人员立即为栾大爷进行胸外按压并将其迅速转移至抢救室。早已准备就绪的急诊科主任王学栋带领团队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开放气道、呼吸球囊辅助呼吸、电除颤、气管插管,患者反复室颤,静脉推注300毫克胺碘酮。”王学栋指挥各项操作一气呵成。 16时55分,经过三轮电除颤,栾大爷终于恢复窦性心律④,自主呼吸,意识逐渐恢复,整个抢救过程仅用了10多分钟。17时07分,栾大爷被送入导管室,心内一科主任鞠衍松为其施行了急诊PCI,成功开通血管,栾大爷心脏供血开始恢复。这也意味着抢救成功,白衣天使将栾大爷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目前,栾大爷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据王学栋介绍,起病突然、猝死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大特征,若不及时治疗,患者急性期内死亡率高达30%。因此,医学上把急性心梗发生后的第1个小时称为“溶栓的黄金时间”,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是跟时间赛跑。然而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能在1小时内接受治疗的病人较少。也就是说,急救体系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流畅,直接决定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结果。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依托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不断优化抢救流程,加强培训,反复进行抢救演练,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科室医护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抢救技术和判读心电图的能力,不断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了抢救成功率。 “当下的医学技术,已经使急性心梗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升,患者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要及时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⑤,要马上送至就近的胸痛中心进行急诊PCI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血管,挽救心肌,改善愈后。”王学栋还提醒广大市民,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寒冷导致的人体血管收缩更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平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遵守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 注释: ①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简称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③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假如心室发放的兴奋很迅速且没有规律,就叫室颤。 ④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结节,由特殊的细胞构成,叫做窦房结。它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 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且持续超过20分钟,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