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镇区 东山街道

荣成 | 一栋楼房 一张存单 一份工资 一份分红 一份保险 崂山农民

来源:中国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7-13
摘要: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自由呼吸自在荣成为引领,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转型创新发展。千里海疆上,一个个崭新的城镇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城乡环境面貌和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全市园区和项目建设主战

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自由呼吸·自在荣成”为引领,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转型创新发展。千里海疆上,一个个崭新的城镇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城乡环境面貌和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全市园区和项目建设主战场,崂山街道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以产城融合发展思维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以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园区建设和旧村改造工作,让辖区百姓切实从区域发展中受益,过上了有保障、有尊严的幸福新生活。

对农民来说,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农民会说:“住上楼房、兜里有存款、有份稳定的工作、享受社会福利、将来养老有保障。”

如今,“一栋楼房、一张存单、一份工资、一份分红、一份保险”已成为崂山街道旧村改造的“标配”。随着区域产城融合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崂山街道已有10个村庄完成旧村改造,越来越多的辖区群众通过改造搬迁,改善了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一栋楼房 村民成了“城里人”

位于崂山街道驻地的新城一品小区,与城里住宅小区的配置一点不差:错落有致的高楼、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精致的绿化美化,透着活力,充满现代气息。小区文化广场上,十几位妇女在《好日子》的旋律中,欢快地跳着广场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住了几十年的平房,如今住上楼房,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生活,大伙都觉得太幸福了。”小区居民张冬梅高兴地告诉记者。

新城一品小区居民的幸福生活是崂山街道以园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自2008年崂山街道启动旧村改造工作以来,已经先后完成斜口岛、台上林家、南沽、鲍家庄、北埠、中埠、南埠、闫家庄等10个村庄的旧村改造工作,建设安置楼101栋,涉及群众2700余户,6750多名群众由低矮的平房搬进了敞亮的楼房。

然而,旧村改造工作的推进过程并不容易。“村民们大多是几辈人住平房,习惯了这种邻里间推门就进、院内拉呱的生活,冷不丁让他们住进楼房,很多人都不适应、不理解,甚至连门都不让我们进。”提起旧村改造动员时的情景,崂山街道机关干部记忆犹新。但即使门再难进、话再难听、工作再难做,机关干部始终坚持“四心工作法”——用真心与群众交朋友、用实心帮群众解困难、用诚心给群众讲政策、用恒心入户做工作,绝不把群众推向工作的对立面。

越难啃的骨头就越要啃,但如何啃是关键。为了让老百姓顺利签订拆迁协议,崂山街道首先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坚守政策红线的基础上,组织专人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和排查,并将各类风险点列出一份详细清单,以便“对症下药”。同时,对参与土地调整工作的机关干部进行培训,让干部们在吃透弄懂政策的基础上走村入户,向村民讲解政策和旧村改造工作的意义,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提前设计好从拆迁安置到新楼整体规划、村民分房回迁的每个环节,最大限度获得村民认可,确保动员工作效果最大化。对于那些持观望态度的村民,机关干部专门列出一份工作清单,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分包负责,并规定完成时限,每天下午5时,需要开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对于出现的困难问题要开会研究解决方案,绝不遗漏任何一处。随着旧村改造的持续深入和不断实践,崂山街道已探索出一套规范高效的工作流程。

针对怎么住的问题,崂山街道更是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村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氛围。安置楼建成后,街道组织村民代表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对楼房装修质量进行验收检查,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经讨论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让村民住得安心、住得舒心。

小区建成后,崂山街道引入物业公司对进驻村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对基础设施进行上档升级。对于老百姓家中的燃气、电、水、暖等设施进行统一收费、统一办理,尽可能减少群众自己跑腿的麻烦。目前,崂山街道正在高标准打造中心幼儿园,搬迁村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问题即将得到解决。

一张“存单” 村民腰包“鼓起来”

今年4月,闫家庄村村民孔宪顺通过抓阄分得了两套房屋,此外还有13万元差额补偿款打到了他的银行账户上。5月13日,孔宪顺顺利搬进了新楼房。

“这旧村改造真是造福咱百姓的大好事,俺家原来有两栋平房,但年头久了,快成危房了,卖也值不了几个钱。现在赶上旧村改造,不仅分得了两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还余出40多平方米,折成现款13万元,足够俺老两口今后的花销了。你说,这旧村改造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福荫,老百姓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孔宪顺激动地对记者说。

旧房换新楼还有剩余补偿款的不在少数。村民们最为关心的就是补偿款拿多少、怎么拿的问题。

补偿款发放的标准公正而严格。崂山街道通过划片分区的方法,请专业测量机构对各自片区的村民房屋数量和面积进行精准丈量、统计、计算,严格规范征地拆迁调查、清点、确认等程序。对选择换新房的村民,崂山街道根据村民原有房屋面积与安置楼按照1∶1面积置换后,剩余面积实行现金补偿。对不要新房的村民,则根据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折价测算。

补偿款的核算,需经多人、多关、多道程序,有效避免了失误的出现。有个别群众对补偿款存有异议,街道有关人员和村干部拿出补偿标准“尺子”一卡,群众心服口服。“老百姓不理解政策,我们就耐心地跟他们解释政策;老百姓认为我们计算数额有偏差,我们就当面一笔一笔算给他们看,坚决保证任何款项公正公开透明,没有一笔糊涂账。”崂山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房屋补偿款怎么拿的问题,崂山街道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直接将补偿款发放到老百姓手中。“说实话,每一笔补偿款、每一份拆迁协议都沉甸甸的,机关干部把每一栋房子的面积、补偿标准、折算价格都给我们列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苟,他们的工作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孔宪顺说。

一份工资 村民就近工作忙

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上,崂山街道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崂山区域先后建起了高端产业园、科教研发区、科创园、恩源电子等一批园区和产业项目,已成为我市高端产业项目的重要集聚地、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园区的不断扩展,也加速了区域土地调整步伐,一大批农民从田地里解放出来。这些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了崂山街道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之一。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闫家庄村村民吴月明。他告诉记者,村子改造前,他主要在家务农,农闲时节喝酒、打麻将的时间居多。“我之前学过图纸设计,能看懂图纸,村子改造搬迁到新城一品小区后,我通过街道发布的企业招工信息,成功联系到高端产业园区内一家焊接切割企业,现在从事图纸设计工作。我们村不少村民都在园区企业上班。”吴月明说。

为了解决被征地群众的就业问题,崂山街道积极为园区企业和村民搭建桥梁,实现用工信息和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街道依托园区搭建用工平台,定期派人走访企业,对园区企业用工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帮群众找工作岗位、帮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同时,积极与园林、环卫部门协调,招收使用村里年龄稍大、劳动能力较弱的中老年人,为其提供工作岗位、增加收入。 

记者采访了几名中埠、北埠村村民。这些村民原本靠种地为生,年收入大部分在8000元以下,甚至有的只有一两千元。如今有劳动能力的都在园区企业上班,人年均工资收入在4万元左右。

如今,在园区各个项目工地上、企业车间里工作的崂山街道居民已有上千人,每年可为当地群众增收5000多万元。

一份分红 百姓日子更红火

今年春节前夕,崂山街道承接了一项市级重点项目,补偿款到位后,要求在20天内完成地面清表工作,其中包括春节假期。由于涉及4个村、448家住户、68家养殖场、4万多株各类苗木,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既要做群众思想工作,又要细致清查、核算,特别是计算每户村民和各村集体应得的土地流转收益,是一项复杂且繁重的工作。那20天,真的是起早贪黑,白天在田间地头清点地表附着物、建筑物,晚上上门做动员工作。当时已近年关,但没有一个机关干部糊弄、逃避,大家一连十几天奋斗在一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提起那段经历,崂山街道相关负责人颇有感触。

有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机关干部就上门耐心解释政策,入户时遇到村民们搬运生火的木柴,他们也会挽起袖子帮着一起干;遇到村民们家里有什么困难,他们千方百计帮忙协调解决……真心实意换来了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许多村民主动与机关干部一起入户做群众工作。

街道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换来的是群众生活的巨大改变。对此,孔宪顺深有体会:“俺家有3亩地,好年头一亩地就能净剩400元左右,赶上今年这样的干旱,要赔钱。现在好了,不仅住上了楼房,每年每亩地还能领到900元的土地分红,3亩地2700元,纯收益啊!亲戚朋友都说,我现在的精气神儿跟以前不一样了!”

除了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收益外,崂山街道还采取多项措施,尽可能增加集体收入,用于村民福利的发放和补贴村民水电暖等费用。

一份保险 村民生活添保障

为了彻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崂山街道除了为老百姓提供工作岗位、发放房屋补偿款和土地流转收益外,还严格按照威海及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相关政策,为辖区内被征地农民统一办理养老保险。

“我们现在每年不仅有几千块钱的土地补偿款可以拿,等到退休后,还可以领到养老保险金,为日后生活提供了充足保障。你们说,这样的生活怎么能不幸福?”吴月明高兴地告诉记者。

崂山街道相关人员向记者解释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是为了保障被征地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建立的保险制度,主要由政府拨付一定数额的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用于补贴参加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在各村村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块,确保被征地农民在退休后可以领取到更多的养老保险金,有更好的生活保障。

目前,崂山街道29个村庄有23个村的村民享有被征地农民劳动保障,受益村庄占街道村庄总数的近80%,受益群众占街道总人口的85%。

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人们对幸福的期望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此,街道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同步实施各种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辖区精神文化建设。在镇级层面,高起点打造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供运动健身、电子阅览、心理咨询、信息服务、各类培训、休闲娱乐、竞赛活动等场地、设施和服务,免费向群众开放。在村级层面,29个村全部建起了文化服务中心,设置家长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站、未成年人活动室、非遗展室,村民跳舞唱戏、练剑打拳、读书看报、绘画下棋有了好去处。

吴月明说,住楼房,有工作,有保障,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好日子在后头呢。听得出,这是他的心里话,也是搬上楼房的崂山农民发自肺腑的幸福感受。(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