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镇区 东山街道

荣成全力构建农村改厕治污一体化新模式

来源:中国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7-05
摘要:▲镇级污水处理厂。 ▲村级户型污水处理器。 ▲村级厕所化粪池。 ▲改造后的农家厕所。 日前,记者跟随市镇村办工作人员来到俚岛镇,察看镇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工作情况。目前,该镇已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2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4处、企业污水处理设施6处,完成

▲镇级污水处理厂。

 

▲村级户型污水处理器。

 

▲村级厕所化粪池。

 

▲改造后的农家厕所。

 

日前,记者跟随市镇村办工作人员来到俚岛镇,察看镇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工作情况。目前,该镇已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2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4处、企业污水处理设施6处,完成农村改厕8300户,设施运行良好。

俚岛镇是荣成农村改厕治污一体化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首批国家生态市,近年来,荣成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提升人居环境,以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为主线,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提升“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城市形象。2015年以来,按照省市委、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部署,荣成市着眼于打通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构建覆盖城乡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创造性地将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计划用五年时间,市财政部门投资8亿元,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62处、生态湿地119处、户型污水处理器1600多套,敷设配套管网467公里。年内全面完成11.6万户改厕任务,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污水达标处理全覆盖。

强化全市统筹,构建顺畅高效的推进机制。荣成把改厕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大框架,作为新型城市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构建了“三个一体”的推进机制。政府主导,一体推进,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农工办、市委宣传部,市城建局、卫计局、财政局、环保局等部门,以及各区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督导调度、研判推进和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差异补贴,一体保障,组建了水务运营公司,作为全市改厕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的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低息贷款。在建设费用上,污水处理设施按沿海镇街30%、内陆镇街70%的比例补贴,户型处理器全额补贴;在运行费用上,沿海镇街污水处理设施补贴50%,内陆镇街享受全额拨款,村级设施和户型污水处理器,一律按70%的比例补贴。专业建设,一体运营。为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和户型处理器建得好、管得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水务运营公司通过竞争性谈判,确定荣成水务集团负责污水处理设施和户型污水处理器的建设及管理运行,明确了工艺参数、施工标准和质量规范,狠抓过程监管、综合验收和运行检测,切实做到“建成一处、合格一处,运行一处、达标一处”。

坚持尊重民意,营造民心所向的工作氛围。改厕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在工作推进中,荣成市本着为群众负责的态度,想细想全每个步骤、各个环节,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把实事真正办在群众的心坎上,形成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荣成市围绕搞好宣传发动,要求各区镇、街道及市委农工办等相关部门,通过会议发动、登门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改厕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在广播电视、报纸开辟专栏,采用政策解读、现身说法、效果对比等形式,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同意改厕的群众,按照砖砌化粪池每户1200元、聚乙烯化粪池每户1200元至1300元的标准,由市财政部门给予补贴。围绕确定最佳模式,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考虑村居地质条件、撤并规划、污水总量等因素,确定建设模式,做到了“分村定位、一村一案”。对污水能够引入已有大管网的,强化配套管网扩面延伸;对距离大管网较远且排水较为集中的村居,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排水较为分散、集中收集困难的村居,建设户型污水处理器和三格化粪池,并合理利用附近的河道、水塘,建设人工湿地进行处理。

严格规范管理,打造质量过硬的民心工程。改厕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事关千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建设质量要过硬,更要处理达标,在实施的过程中,荣成市注重抓好“五项规范”。耗材招标规范。责成市委农工办,会同市城建、卫计等部门周密设计标书,明确耗材技术参数、供货节点,市财政、审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监察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坚持一把尺子卡到底,从源头上保证质量。施工队伍规范。所有参加投标的施工队伍,除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诚信等级外,还必须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合格方具备投标资格。施工操作规范。成立了技术专家指导组,深入开展现场演示,并划分了“监管网格”,明确了“条块监管”职责,出现质量问题一律予以倒查追究、严肃处理。工程验收规范。成立了由市委农工办牵头,市城建局、卫计局、监理公司及改厕村居村民代表组成的质量验收小组,凡达不到验收标准的,一律予以限期整改,综合验收合格率低于90%的镇街,暂缓供应耗材和发放补贴,直至整改达标。运行管理规范。制定了统一的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选定中介机构对所有设施运转率、出水达标率进行不定期监测,每月考评,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同时,定期公示公开“五项规范”实施情况,有效保障广大群众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了“人人管理、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工作氛围。

截至目前,全市11.6万户农厕改造全部完成,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态湿地129处,安装户型污水处理器1600余台,排放水质全部达到规定标准,并稳定运行。(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夼子河村:美丽乡村有特色

寻山街道夼子河村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村,现有村民328户。近年来,该村把村庄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发展葡萄、草莓种植等生态观光农业的同时,加快农村改厕治污一体化建设,成为一处特色鲜明的美丽村庄。

夼子河村于2011年启动新农村建设,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河道整治、道路硬化,建设了文体广场、卫生服务站、村民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文化室、社区事务办公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2016年3月,夼子河村启动厕所改造工作,5月开始作为污水治理试点村进行农村污水治理改造,7月完工,建设户型污水处理器38台,日处理污水64吨,其中日处理能力1吨的设备11台,1.5至8吨的27台,敷设排水管道9600米,总投资185万元,全村实现了生活污水统一收集、一体化处理。

 

 

杨家山村:内陆山村新变化

俚岛镇杨家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小山村,现有居民64户。过去,这里房屋破旧、设施落后、环境脏乱,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改造治理,如今,这里发生了喜人变化。

杨家山村于199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4条进村路及村主干路全部硬化,建设休闲广场700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400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180平方米,绘制生态文化宣传、乡风民俗文化墙50平方米,投资30万元对村内134间海草房进行修缮。

2010年,杨家山村被列为荣成市环境整治重点村,投入25万元清理“三大堆”和乱搭乱建,健全了村庄垃圾处理设施。为巩固环境整治成果,设置小型垃圾箱10个,配备村庄环境管护员1名,对生活垃圾实行定时收集处理,对道路、水沟、绿化进行定期维护。2015年,该村作为荣成市首批农村厕所污水治理试点村,通过建设三格化粪池,对村庄厕所污水进行处理。投入使用后,平均每半年抽取一次粪液,主要用于有机果蔬种植等。

 

 

烟墩角村:生态渔村引客来

俚岛镇烟墩角村现有居民597户,是国家级传统村落。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废旧厂房1000多平方米,对海草房进行统一修缮,建起了文化广场、购物超市,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渔家民俗、生态旅游、天鹅摄影等旅游业态的发展,每年吸引20多万游客来此“观天鹅、拍天鹅、住海草房、吃渔家饭”,仅每年冬季,全村户均收入可达3万多元。

为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旅游吸引力,2016年4月,烟墩角村启动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工作,9月完工,共改厕597户,建设户型污水处理器27台,日处理污水216吨,其中最大的150吨,最小的1吨,敷设排水管道21公里,总投资350万元,全村生活污水实现了统一收集、一体化处理。

改厕和污水治理一体化建设,不仅改变了村民生活,也有效改善了天鹅栖息地的环境质量,来此越冬的大天鹅数量逐年增多。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