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镇区 东山街道

荣成 | 全域城市化的桃园实践

来源:中国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9-04
摘要:让农民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曾是几代人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在桃园街道正慢慢变为现实。 立秋过后,记者来到桃园街道,几年前老旧的村庄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城市化的全新桃园临街而建的高楼大厦、干净整洁的工业园区、繁华热闹的商业区、繁忙

让农民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曾是几代人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在桃园街道正慢慢变为现实。

立秋过后,记者来到桃园街道,几年前老旧的村庄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城市化的全新桃园——临街而建的高楼大厦、干净整洁的工业园区、繁华热闹的商业区、繁忙有序的路口……近年来,桃园街道抓住石岛城区扩张的有利机遇,以打造“共建共享和谐桃园”为目标,在加快旧村改造的同时,同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和居民文明素质,全域城市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大美桃园。

 

硬件

创新全域一体化集中安置

早在2009年,我市就提出了“扩大城市、提升城镇、缩减农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出台了旧村改造的鼓励扶持政策。石岛管理区提出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产城融合发展思路。身处石岛城区北拓、东扩区域,桃园街道怎么办?

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桃园街道提出了“利用5至10年时间,分三期完成全街道14村1居的旧村改造,建设和谐宜居新桃园”的目标,并在全市率先实施了“一次性整体拆迁,一体化集中安置”的方法。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桃园街道全面加快旧村改造步伐,以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加速城市化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桃园街道15个村居中已有8个村完成整村安置,2个村正在改造中。目前,已有2500多户群众搬上楼房,形成5个新型社区。一体化安置,改变了以往“分散拆迁、分期安置”的旧村改造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资源,优化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社会治理的资源配置。

嘉和社区是迁村并点、异地安置的示范样板社区,河东、河东原家、朋上、于家河4个村在这里实现整体安置。改造前,这4个地处石岛工业园周边的村庄,人均耕地不足1亩,村民上楼愿望较强。结合园区开发和新型城市化实际,桃园街道采取多村联建、先建后拆、就近安置的方式,打破村庄界限,整体搬迁改造,原址拆除复垦。改造过程中,桃园街道以最大限度满足村民需求为标准,让村民参与到社区方案设计、规划布局、建设施工的全过程,最终实现协议签订率100%。安置楼建设与社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同步推进,仅用了15个月就完成了小区建设。

如今,走进嘉和社区,严谨的门卫系统、美观的内部设计、统一的物业管理,与城市小区别无二致。提起生活环境的改变,居民张秀连颇有感慨:“如今,我们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白天去活动中心打个牌,晚上到广场跳广场舞,社区哪里都很干净,有专业的物业收拾,过得真是城里人的生活。”

服务

统一标准打造人的城市化

从平房搬进楼房、从村庄搬进社区,只是全域城市化的第一步。

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桃园街道从居民最关心的就业、社区管理等民生问题入手,健全管理与服务机制,让居民搬得来、住得下、过得好,真正实现从土地的城市化到人的城市化的蜕变。

为解决群众上楼后的就业、增收问题,桃园街道多措并举,采取村民搬入社区后、原有土地以收益分红的形式,为居民提供基本保障;积极为居民牵线搭桥,在园区就业创业,目前改造村有近一半的劳动力在工业园企业工作,或在园区周边从事零售、餐饮等服务性行业,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居民生活环境和经济收入同步提升。

为了让搬上楼的居民生活更舒适、便捷,桃园街道对改造的10个村居以及21个城市小区实行统一管理标准和服务——在各个社区内设有便民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休闲健身广场等;建立深入到每栋居民楼的“三层管护网络”,选派楼长538名,提供队伍保障;引入专业的物业公司统一管理,设置设施维护队、垃圾清运队、治安巡逻队,第一时间解决村民问题,满足村民需求。村民上楼后,物业管理和生活用水全部免费,每年每人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燃气和供热补助,各种保险、福利一应俱全。

“网格化管理的最大受益者是我们居民,之前有事不知道找谁,推行网格化服务后,像停水、停电、缴纳医疗养老保险、孩子打预防针等这些事,网格长都能帮我们联系解决。”家住城市社区亲海花园小区的姜大姐对记者说。网格管理,直接深入居民家中,有了问题直接找楼长,楼长一个电话打给居委会,马上有人落实,提高了办事效率,密切了居委会和居民的关系。

针对小区面积大、流动人口多、居民结构复杂的特点,桃园街道将驻地无物业管理的8个老旧小区以及旧村改造后的10个农村社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全覆盖。物业公司对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采取相同管护标准,实行微信“日调度”机制,对卫生死角实行动态管理,城市环境面貌有了巨大提升。

对4个未改造的村启动连片整治,桃园街道从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重点进行道路硬化、“三大堆”清理、乱搭乱建清理等,改造后纳入统一管理,与城市化物业管理接轨,使村庄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桃园街道深入挖掘村庄特色,着力打造“园海相连一站游”东南海村、“桂花采摘产业村”南夏家村、“胶东百年古建筑特色村庄”殷家村,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在诞生。

桃园街道苑家村村民周红日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一下雨,村里的路就没法儿走,村子整治后建起了宽敞的水泥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给小菜园围上了竹栅栏,老百姓没有不夸赞的。”

居民

文明素质与生活质量同步提升

从村民变市民,改变的不仅是生产生活环境,更需要人的素质同步提升。

桃园街道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社区规范化管理和居民习惯养成为抓手,抓标准、立规矩,抓教育、重引导,让居民文明素质与城市化建设水平一起进步。

在社区管理上,桃园街道将全街道作为一个社区来抓,执行同一标准、同一服务。通过创城督导、群众反映、深入摸排等措施,确定了垃圾分类管理、乱搭乱晒治理、乱停车治理等12项集中整改内容,投资100万元,按照“一区一事一议”原则,对小区进行“个性化定制”,从中心小区逐步推开,集中成片铺开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硬化路面1.2万平方米,规划停车线1万米。

在驻地管护上,桃园街道推行“一线工作法”,对400多家门店,实行城建办、机关干部、门店业主“三级管护”,下发《驻地环境综合治理告知书》,签订文明诚信经营承诺书,每季度评比“五星门店”,直接与信用体系建设挂钩,提高业主参与环境整治积极性。

在经营治理上,今年以来,桃园街道先后对神飞造船厂附近、上谭家、下谭家、名湾4处顽固摆摊点进行了集中清理和常态化管护;将在朝阳路上经营的40多家小摊贩引导至西南海村内,每天安排专人督导;投资15万元在上谭家村入口设置12个花箱、安装道路栏杆、停车监控探头,取缔了在路口占道经营的30多户小摊贩;对下谭家集市进行常态化管护,街道班子成员带头上岗执勤,彻底消除占道经营现象。

立下规矩,养成习惯,渐成常态。居民们无不为环境卫生和辖区经营、交通秩序的改善拍手叫好。桃园街道加大教育引导力度,以社区党员、积极分子为基础,进一步壮大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引导居民自愿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

在桃园街道海映山庄,有一位闲不住的老人,经常清理社区楼院卫生死角,向居民宣传文明理念和环保知识。老人名叫宋培信,退休干部,同时也是社区里的一名志愿者。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了志愿小组,常态化开展社区服务、海洋环保等公益活动。

如今,在桃园街道,这样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遍布机关、企业和各个社区,志愿者总数超过1000人。桃园街道成立了2支社区应急维修小分队,人手不够,公开招收志愿者,居民报名踊跃,目前队员达到16人。维修小分队以良好技术、成本价格,为辖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水电暖等应急维修服务,赢得居民广泛赞誉。志愿服务逐渐成为桃园街道城市化进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今天的桃园街道,正众志成城、蓄势待发,向着共建共享、和谐幸福的目标奋力迈进。(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