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公安局沙窝边防派出所成功打掉一个流窜多地盗窃柴油、电瓶的犯罪团伙,连带破获案件10余起,涉案金额2万余元,犯罪嫌疑人连某、李某被抓捕归案。 3个月内 工程车柴油屡被盗 5月中旬的一天,人和镇沙窝岛某施工工地,挖掘机驾驶员结束了当日的工作,将两台车辆停放在工地入口处,并按惯例将油箱加满,以保证不耽误第二天使用。 次日早,该驾驶员来到工地准备开工,在检查车辆时发现,两台挖掘机的油箱盖均被撬开,里面的柴油点滴不剩。与此同时,两台挖掘机的电瓶也都“不翼而飞”。意识到遭遇贼手,驾驶员赶紧报了警。 接警后,市公安局沙窝边防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展开侦查,却没有发现任何有效线索。 就在办案民警全力侦查这起柴油盗窃案时,辖区中心渔港、矿山等多处施工工地接二连三地发生多起类似案件。案发时间均集中在23时许至次日凌晨3时许,失窃的主要都是停放在施工工地和道路两边的大型工程车辆的柴油和电瓶。 作案时间雷同,作案目标一致,作案手法也相似,民警初步判断数起柴油盗窃案应为同一人或同一伙人所为,遂将情况上报市公安局,并将案件串并侦查。市公安局成立由沙窝边防派出所和市局刑侦大队组成的专案小组,根据案件特点,采取专门的侦查措施展开案件侦破工作。 然而,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民警发现犯罪嫌疑人十分狡猾,在作案现场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有效线索。在作案地点的选择上,犯罪嫌疑人有意避开了“天眼”、卡口监控区域;作案时间多选择天黑以后,特别是街面路灯关闭后,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案件侦破造成了困难。 艰苦侦查 “油耗子”浮出水面 民警对案发时间段和区域内视频资料反复查看、甄别,在一处案发施工工地较远处的监控录像里,发现了一辆嫌疑车辆。“监控时间显示当时已接近0时,一辆可疑车辆出入被盗现场,虽然光线昏暗,监控画面模糊不清,但明显看得出是一辆白色车辆,车上还有贴条。”民警根据这仅有的车辆信息,找到专业人员分析破解,最终确定嫌疑车辆是一辆白色的别克轿车。 为尽早破案,民警加大街面巡逻力度,尤其针对有工程车辆的施工工地,增加巡逻频次。同时,民警还选择嫌疑人有可能再次作案的区域和时间段进行夜间蹲守,伺机抓捕。“那一个多月,我们每天从深夜开始蹲守、巡逻,一直到第二天天亮。”民警潘冬子说。 “盗窃的目的是为了牟利,那是不是可以从销赃渠道入手进行倒查?”面对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办案民警转变思路,希望通过逆向倒推的方法来寻求新突破。 沙窝岛码头和渔船众多,民警了解到,一些小马力的木制渔船对散装、便宜柴油需求大,于是对渔民开展走访调查。 走访过程中,有渔民反映,曾接到一个销售电话,对方表示,朋友手中有便宜的柴油有意出售。根据这一关键性线索,民警找到了那位“销售员”,打开了案件的突破口。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位村民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村子里经常出现一辆车,拉着白色的塑料油桶,每天天黑之前进入村庄,车辆驶过时散发出浓重的柴油味。 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决定先去村庄蹲点,以确定嫌疑人落脚地。就在民警准备离开村庄时,发现那辆有着贴条的白色别克轿车停放在一处海产品加工点门口,由此确定了窝点所在地。 在掌握了团伙成员的基本情况后,专案组反复研究,制订了周密的抓捕方案。日前,民警在案犯窝点和另一住处,先后将犯罪嫌疑人李某、连某抓捕归案。 案件水落石出 嫌疑人难逃法网 犯罪嫌疑人虽然落网了,但民警潘冬子却高兴不起来:“窝点处空空如也,我们没有发现柴油、电瓶等赃物,也没找到相关的物品,连他们租住场所的地面都一干二净。”由于民警未发现直接的物证,归案后,两名犯罪嫌疑人抱有侥幸心理,在审讯中百般抵赖,拒不交代犯罪事实。 经过连夜审讯,民警从各个方面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最终,无法抵赖的李某、连某如实供述:今年5月至7月,他们先后在人和镇、斥山街道实施多起盗窃柴油、电瓶的犯罪事实。 经审查,李某和连某均有盗窃前科,出狱后,两人在船上干活时相识,从此狼狈为奸、“重操旧业”,进行一系列盗窃活动。两人备有两辆车,作案前用一辆车进行踩点,另一辆车则用来作案。作案时,两人分工明确。他们深夜驾车携带工具,寻找停放在无监控、无人看管等区域的大型工程车,由连某负责望风,李某实施盗窃。 据了解,李某和连某两人白天从不出门,都是等晚上才驾车外出,而盗窃得手返回村庄后,第一件事就是洗车,每天如此。前一晚盗窃的柴油、电瓶,天一亮就找人将赃物拉走,可谓是“现盗现卖”,不留存货在手里。 目前,警方已经查证属实两人作案10余起,对外销售柴油70桶,每桶32升。犯罪嫌疑人连某、李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