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故事会的主人公叫于海洋。于海洋留学回国经营了一家渔家乐,通过民宿经济诠释传统文化,向游客展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色风情。在为古老村居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许多精彩故事!
走进烟墩角社区,沿着观鸿路前行,一间独具特色的渔家乐映入眼帘,门前的鹅卵石小路、传统手推车和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瞬间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推开木质大门,几名上海客人正在院子里忙着清洗今天赶集买来的牡蛎、海葵等“战利品”,谈论着中午做什么口味的菜品,满屋子的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他们城里人,平时都是逛超市、商场,没见过农村大集,今天带他们去看看,大家逛得挺开心!”渔家乐掌柜于海洋笑着说。 于海洋,一位“80后”创业者,用他的创新、活力与热情,打造他心中的渔家乐。 今年29岁的于海洋,大学毕业后留学新加坡。谈起新加坡的留学经历,于海洋感触最深的就是宿舍里的创业氛围:“大家讨论的不是回国找什么工作,而是一起讨论做什么项目、寻找启动资金、项目启动方式等等。”从此,于海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时刻关注国内的政策和新闻热点,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 通过网络,一条条有关荣成的信息让于海洋感到兴奋——2014年山东省第一个省级休闲垂钓基地落户西霞口;荣成即将开通高铁;烟墩角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俚岛镇政府出资40万元为28家渔家乐经营户上统一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打响了“看天鹅到俚岛”的旅游品牌……看到这些消息,于海洋深觉荣成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大有可为。这一年,他回国了。 多年的国外经历,让于海洋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沉稳,虽然看到商机,但他没有马上投资创业,而是从开办网站做起。2015年1月1日,威海渔村旅游网正式上线。网站对烟墩角、周边旅游及特产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烟墩角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各家门店进行宣传,并接受顾客预订。当时,正逢天鹅观赏季,来自各地的游客不断打来电话进行预订。于海洋兴奋地对家里人说:“看,这就是网络时代。” 上大学时,爱好运动的于海洋结识了一群户外爱好者,大家听说他回国后,纷纷赶来烟墩角游玩。住在于海洋家里的这段时间,让他们对这里的渔家饭赞不绝口,纷纷撺掇着于海洋利用优势资源开一家渔家乐,而他在经营一段时间网站后心里对客源情况也有所了解。于是,于海洋对家里人说:“订单这么多,干脆咱们自己干。” 说干就干。于海洋花了几个月时间,让家里的老屋来了个“大变样”。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渔家乐的装修风格都趋于现代化,力求带给顾客干净、便捷的感觉。“一成不变、毫无特色的渔家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肯定会被淘汰。”于海洋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下定决心对老房子进行改造,但这一想法却遭到父亲的反对:“房子就要把墙刷白,中规中矩的才好,以前穷露房梁,现在哪还有房子是石墙、木头门窗。一旦改造后,游客不习惯、觉得无法接受,那投资的十几万元不就打了水漂。” 父亲的顾虑不无道理,然而,于海洋也有自己的倔强劲。他曾经和驴友到全国各地旅游,也遇到过不少上了年纪的游客。攀谈中,他发现大家每到一个地方都想感受其最有特色的东西,现在高楼大厦到处可见,已经不稀奇了,而民宿经济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虽然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却能让人体验到当地的风情,感受到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体验有别于日常的城市生活。因此,复古而又清新的风格才应是装修的主题。于是,在他的极力劝说下,家人的态度终于从质疑转为支持。
随后,于海洋开始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大到房间格局的改变,小到装饰品的布置,都由他一手操办。慢慢地,门前摆放起木质桌椅,屋里摆放上自制的木雕,木头桌架上还摆满了不同品种的多肉植物,老房子变成了文艺小站,格调淳朴、气氛温馨,吸引了许多游客入住。 有顾客来,留得住、有好口碑才是关键。为此,于海洋苦练本领,练就十八般“武艺”。为了带领游客拍出理想的照片,于海洋不断摸索天鹅的习性。“你看我拍到这种两只天鹅相对成心型的照片,一年我能拍到几十幅,因为它们有自己的习性。”于海洋向笔者介绍到,“大天鹅在即将起飞时会扬起脖子、迎着风,会随着风向不断地调整队形,寻找最佳起飞位置,同时声音急促、短而洪亮。这样我就可以提前让游客准备好,拍出最好的照片。” 在于海洋的渔家乐,你可以吃上地道的蠓子虾酱、尝到当天制作的菜粑粑。于海洋的渔家乐,门口有一口大锅,每天他亲自演示制作过程,有兴趣的游客也可以参与进来。他说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传统的东西展示出来,将食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让顾客在做与吃的过程中体验渔家生活,体验不一样的文化韵味。 “现在对于一些食物的传统做法,大家已经都不记得了,大多数是从老一辈人那里听到几句,其中的原理大家知之甚少。我刚开始制作蠓子虾酱的时候,我妈就告诉我要朝一个方向搅拌,阴天还不可以,其实这都没有科学道理。”于海洋边说边向笔者展示自家的虾酱。在他的货架上放着几十个虾酱瓶子,上面都标注着虾酱出缸的温度和日期,他想通过比较试验制作出最好吃的虾酱。
为了寻找最正宗的制作方法,于海洋遍访荣成沿海老一辈渔民、到美食节尝鲜。听到父亲说小时候的地瓜面蒸糕好吃,他就到处打听制作方法,最终大有收获。他说:“继承传统文化,是我们年轻人的责任,我会挖掘更多的胶东传统美食和传统工艺,并把它们传承下去。” 近年,俚岛镇建立起电商中心,于海洋借助电商发展东风,也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小店。他说,今年的目标就是走遍威海,寻找最地道的渔家特色产品,带给顾客。同时,深入学习养生文化,让顾客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 现在,于海洋的第二家渔家乐已开始装修。“这间房子有120多年的历史,以前的门店还是有父母的想法在里面,这间渔家乐我想完全由自己打造,保留原貌,不能只停留在住宿一种功能上,将来要发展到即使脱离景区,也能自成一个休闲景点。”提起装修规划,于海洋充满信心,向笔者描述心中民宿的样板,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双手挖掘传统文化,让老宅焕发荣光,展现其经济、文化观赏体验价值。
![]() 编辑感言: 时代赋予年轻人新的期望,压力和责任也随之而来,压在了年轻人的肩膀上。“80后”小伙子于海洋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实现着他的创业梦想。他用创新的想法和切实的行动告诉我们,追求经济发展和继承传统文化并不矛盾。正是这份“乡土情怀”,让他为家乡也为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