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荣成市委书记江山今年调研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时,多次提出,要对照现代化沿海开放城市标准,加快城市“双修”,提升城市气质和内涵,增强城市竞争力和群众获得感。 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实施“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和“城市国际化”战略,推进文明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双修”,加快城乡融合、一体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精品城市。 石岛管理区以率先实现全域城市化为目标,加强老城区及沿海岸线规划管理,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气质。 城市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的“成长烦恼”:基础设施滞后、功能退化、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面对遗留的历史问题和突出的现实问题,今年以来,石岛管理区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修”为突破口,让城市“颜值”与“气质”双提升,让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幸福指数双提升。 “一治理就变了个样,再修上个‘大坝’,以后这西王门河的环境肯定更好。”与这条河相处多年的附近企业员工李师傅,见证了西王门河的治理过程。他所说的“大坝”就是石岛城建部门正在河流入海口处修建的一座橡胶拦水坝。拦水坝计划今年建成,届时可有效阻拦海水倒灌,困扰沿岸居民几十年的流域生态问题将得到极大改善。 “变了样”的还有石岛河、张家河、蚧口河等多条河流。石岛管理区通过清淤、疏浚、筑坝、植绿、造景等措施,使居民身边的河流焕发新光彩,形成一道道人文生态景观,更成了广受市民喜爱的休闲活动之所。 河流环境关乎城市大生态。近年来,石岛管理区结合贯彻落实“河长制”,一手抓源头管控、一手抓中下游修复,全面打响了河流环境整治攻坚战。 相比于中下游生态修复,源头管控难度更大。为进一步深化污染源规范化监管,石岛管理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和“政府倡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引导全区排污企业安装污水排放在线监控系统等方式,与企业一同把好河流源头关。目前,首批已有近100家企业提前完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安装和配套排污口建设。第二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已启动。 生态修复,城乡同步推进。今年,石岛管理区统筹推进以桑沟湾南海岸带、城区广告牌、石岛中心渔港等为重点的区域大环境综合整治,全面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和市容市貌。其中,桑沟湾南海岸带通过依法整治,彻底清理了违法建设,形成渔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保护多方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石岛中心渔港综合整治旨在彻底解决区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提升渔港及周边区域整体形象。目前,各项治理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生态修复治好了大环境,城市修补改善的则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微环境”。 围绕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石岛管理区把与群众“衣食住行娱”等生活领域密切相关的内容都纳入修补计划。 老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是一项。近年来,石岛管理区先后对23个老旧小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更换和新建、完善,惠及老城区居民近2万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或成立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所有居民小区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 道路修补是一项。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近年来,石岛管理区不遗余力、不吝重金建设或修整城市道路,实现人尽其行、货畅其流。铺设高架桥,开凿穿山隧道,环山路工程开石岛城市建设史上的多个先河。该工程是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而实施的重大民生项目。南段一期项目历时2年建设已率先完工通车,二期工程1310米长的穿山隧道是我市首个隧道工程项目。预计2020年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石岛城区交通压力,改善居民出行环境。目前,西线隧道已掘进近半,东线开挖百米以上。着眼于功能优化,自去年开始,石岛管理区对车流量较大的凤凰湖路、峨石山路等6处路段实施了路口匝道改造工程,解决了区域道路衔接不便的问题。自今年4月中下旬开始,石岛管理区建设部门陆续实施了牧云路、黄海中路南段、海景东路等3条城市道路改造项目,计划6月完工。 公园绿地修建也是其中一项。近年来,石岛管理区加大投资力度,本着“规划先行、以人为本、生态自然、彰显特色”的原则,每年实施近10项城市绿化新建和改造工程,累计新增绿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3%,在城市各区域形成了层次丰富、景观优美的生态绿色长廊。仅今年,石岛管理区就将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重点市政项目——石岛公园正在抓紧修建。项目竣工后,将为石岛居民增添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