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荣成市崂山街道地宝圈村被山东行政学院定为教学点,每期全省镇长轮训班都会到地宝圈村,观摩学习农村信用管理工作。而在崂山街道其他村庄,信用管理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创新和深化提升,形成了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崂山实践”。
制定信用标准 给老百姓一把尺子,让老百姓照着做。崂山街道29个村从原有的村规民约入手,将当前的重点工作、中心任务和发展要求纳入其中,结合村情实际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最终形成大家参与、集体表决、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崂山街道整合农村居民、自然人信用信息评价标准和各村村规民约,由村主要负责人参与,认真研究反复斟酌,最终形成一套包含土地调整、违建拆除、村容村貌、文明道德15大类130多个奖惩项,具有崂山特点、群众高度认可的评价体系,涵盖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住楼村还是平房村,从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信用评价标准。
广集信用信息 崂山街道每个村都有一支庞大的信息采集员队伍。村民小组长是专职的,村干部是义务的,而村民人人都是信息采集员。为鼓励大家积极提报自己和他人做的好事,崂山街道将“村民提供的信用信息经核实属实采用的,加5分”列入村民信用信息评价标准中,反之,提报虚假信息的,扣50分。 对提报上来的信息,村信用管理议事会严格按照标准和流程进行审核把关,确定是否记入个人信用档案。各村每月10日利用党员活动日,把一个月来采集的村民信用信息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再公布一遍,让村民知道谁做好事了,谁违反村规了,既保证应采尽采、真实客观,又扩大了宣传效果、营造了舆论氛围。
应用信用结果 今年,崂山街道鼓励有条件的村设置信用基金,更好地激励守信行为。目前,已有18个村设置信用基金,总额17.3万元,用于奖励本年度村级信用分值在1030分及以上且市级层面没有失信记录的前20名村民。以前村民守信与不守信只体现在分值的多少上,与切身利益结合不紧密,甚至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对信用的认识并不到位,这回村党支部书记一致同意,信用基金只奖励村民,不奖励村干部,就是要让老百姓知道,做好人办好事处处受益。 每个村还根据福利多少,把福利与信用分值挂钩,制定本村的惩戒措施。以信用为标准实施奖惩,变“信用无价”为“信用有价”,将信用的道德“软约束”变成信用管理的“硬杠杠”,在刚性制度的约束下,守规矩、讲信用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
引领文明村风 通过近3年的村民信用管理,崂山街道辖区自然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不管是环境卫生整治这样的小事,还是旧村改造这样的大事,不管是爱心捐款这样的好事,还是违建拆除这样的难事都能得到顺利推进。 地宝圈村开展的清洁家园活动,村妇联主席张启凤在喇叭上一招呼,妇女们积极报名不要报酬,“全国文明村”的殊荣是全体村民的骄傲,更是精神动力。南沽村要求每家每户出一个代表参加村里的信用管理推进大会,大家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每年开展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各村“两委”干部带头,村民尽己所能踊跃捐款。 干群关系、邻里关系明显好转。脉埠村党支部书记肖光辉告诉记者:“村干部不想在信用分值上低于老百姓,自然要模范带头,公道正派做事;老百姓也都爱面子,以往容易引发矛盾的事,现在基本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信任感增强了、村里的凝聚力增强了,讲信用、守信用、崇尚信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传承这种精神和共识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所以崂山街道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开展了“说出你的故事 亮出你的家风”活动,让好家风看得见、摸得着,以好家风促村风带民风。2017年以来,崂山街道共采集好人好事等村民加分信用信息8297项,打造了7个信用体系示范村,151户被评为2017年市级诚信示范户,5个村获荣成市级文明村,7个村获威海市级文明村,地宝圈村还同时获得了省级和国家级文明村称号。
信用管理是一份考卷 考验着农村干部的公信力 考验着老百姓的文明指数 每个人一点一滴的变化 成就了村庄的变化 一个个村庄的变化 成就了整个街道的变化 大家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