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镇区 东山街道

带您探秘荣成千年渔家盛典……

来源:文明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3-15
摘要:祭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渔民节祭祀仪式 (请在wifi条件下打开) (图片经过处理) 在荣成槎山西麓,黄海之滨,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渔村院夼村。相传,院夼村是1625年一个姓王的人家从荣成干占村搬来兴建的,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经济和文化都具有鲜明

 

祭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渔民节祭祀仪式

(请在wifi条件下打开)


(图片经过处理)

在荣成槎山西麓,黄海之滨,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渔村——院夼村。相传,院夼村是1625年一个姓王的人家从荣成干占村搬来兴建的,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经济和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在院夼,牲猪是渔家祭奠龙王、供奉上天的贡品。无论家里有无渔船,家家户户都要蒸饽饽祭猪头。于是一些没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就用面蒸制一个牲猪或者猪头作为祭品。

院夼村村民世代以出海打渔为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传统谋生方式,使得大海注定成为沿海居民的物质和精神依靠。当地人将谷雨节祭海又称“开洋谢洋节”,这当中的“谢”字,既包含了渔民们对海洋的敬畏,更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恩和满足。

在海洋性环境中,风暴、大雾等恶劣天气及暗礁、浊浪、冰山等自然陷阱,都会对渔民的生命和船网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和伤害。面对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当人们还无法解释和驾驭的时候,自然就把希望归结于神灵。于是人们为了寻求庇护,便在海边建起龙王庙,每年谷雨前后到龙王庙祭祀,祈求龙王保佑出海平安、满载而归。

解放前,荣成沿海渔民捕鱼所用渔船网具,大都被少数渔行控制,渔民受雇于渔行。每年春汛来临,渔行便在谷雨这天举行祭海、祭船、祭海神娘娘等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渔行”逐渐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但民间自发的祭海活动一直在沿海流行,而且祭拜内容也延续至今。

千百年的耕海牧渔历史,使荣成沿海一带诞生了“李龙王”、“海神娘娘”、“郭仙姑”等善良而神秘的神话形象,他们神通广大,给人民驱魔逐妖,保证渔民出海顺利、丰收归航。这些传说饱含了劳动人民祈求平安、美满与幸福的美好心愿。也构成了当地海洋神话较为完整的海神谱系。

在谷雨祭拜活动兴盛的荣成南部沿海地区,如靖海卫村、朱口村、沙口村、码头村、蚧口村、大渔岛村等,基本上每村都有一座海神庙。每座海神庙前一般竖有两根旗杆,旗上绣有“海不扬波”“吉星高照”“顺风相送”“永保平安”等吉祥词语。这些村庄大多依山傍海,没有耕地,全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传统的谷雨节渔民祭海成为村子里的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

院夼的谷雨节一般分三天进行。第一天,家家户户的妇女都在准备蒸馒头和祭拜用的大饽饽。第二天,就要到龙王庙进行祭拜。第三天,所有的渔民都自然而然的放大假一天,甚至比春节还要开心。胶东渔民这种乐天知命的个性,及对生命孜孜不倦的热爱与向上的精神将陪伴他们踏上征程,扬帆出海。

• END 

来源:人文威海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