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
11月17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地宝圈村获得“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一时间,这个位于崂山街道东北部的小村庄受到极大关注。
迎着冬日的暖阳,记者行走在地宝圈村宽敞整洁的村路上,路两侧龙柏整齐挺拔、青翠欲滴,鳞次栉比的民居、赏心悦目的街心公园、热闹的社区服务中心、热情洋溢的村民……小村处处散发着和谐美好的气息。 近年来,地宝圈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文明乡村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强化乡风建设和信用管理,着力提升人的文明素质,展现了“景美、人美、生活美”的乡村新风貌。在获得“全国文明村”这块金字招牌之前,地宝圈村已获得过市级城乡环卫一体化示范村、诚信示范村和威海市绿色社区、省级卫生村等众多荣誉。
建设生态文明 营造环境之美 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 地宝圈人深谙“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一道理。 多年来,地宝圈村不遗余力地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把打造生态、洁美的村庄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村容村貌整治中,拆除废旧房屋、乱搭乱建180余处,新修围村路1500米,硬化街道1.5万平方米,石砌排水沟6000米,建设柴草堆放场地3300平方米,实现了柴草集中堆放和环境整体提升。在绿化美化方面,栽植龙柏、紫薇、大叶女贞等绿化苗木1万多棵,使原有的1500米围村林增加到3500米;美化了社区公园、中心公园和10处街心花园,栽植各类花卉苗木2万余株,使村庄真正成为“人在花中、村在绿中”的美丽新农村。 洁净优美的家园需要精心维护。村中铺设污水管道,配备专职保洁员,每天定时清运垃圾。村民王阿姨告诉记者:“每天早上音乐一响,大家就出来倒垃圾,村中即便不设置集中垃圾桶,也没有一点异味。村庄环境大变样,村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村里的环境想不好都难。”持续加大的环境管护力度,使地宝圈村展现出“绿美亮净”的新面貌,成为荣成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健全管理机制 展现诚信之美 走进地宝圈村社区服务中心大院,驻足于院内的“三务”公开栏前,记者发现,公开栏上党务、村务、财务各项内容一清二楚。地宝圈村投资5万元高标准建设的“三务”公开栏把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形式细化分解成30多个项目进行公开,并按照内容的长期性、阶段性和临时性进行板块划分,公开透明,让村民一目了然。 村民徐女士说:“这么一来,俺们对村里的事情更清楚了,大家也更关心村里的大事小情,也会积极参与村里的事务。”小小“三务”公开栏畅通了民生渠道,汇集了民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凡事大家有商量、广泛参与,在村民大会上进行汇总、公示,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切实减少了村内矛盾和纠纷。“民主”二字始终贯穿于地宝圈村各项村务工作中。 在荣成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地宝圈村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制宜,经讨论、修改、表决,通过了新版《地宝圈村村规民约》。2016年,又制定了《地宝圈村村民信用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村规民约实行信用积分制,环境卫生、家庭和睦、邻里关系、综合治理等方面全部纳入考核评比。信用积分与村民福利、征兵、入党挂钩,引导规范村民文明言行,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宝圈特色”的信用文明建设标准体系。 “构建地宝圈村信用管理体系,就是要把热衷于文明建设的行为与个人荣誉及信用加分有效联系起来,共同推进地宝圈村文明建设。”村妇女主任张启凤介绍说,村里实施信用管理办法以来,村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不文明现象几乎销声匿迹。“以前,有些村民不太注意,乱扔垃圾、乱停车。现在可不一样了,如果出现这样不文明行为,就评不上文明家庭奖和诚信示范户了,咱们可丢不起这脸。”村民李阿姨说出了村民的共同心声。依托信用管理,地宝圈村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大为改观,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的积极作用。
推进乡风建设 彰显文明之美 家园干净整洁,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不放松。以前的地宝圈村缺少活动场所,村“两委”在征得群众同意的基础上,于2010年投资40万元在村东南荒地上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配备了社区卫生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社区超市、农民书屋、警务室等功能室。新建1500平方米的文体健身广场和中心公园,安装了健身器材,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娱乐健身。 村里活动场所多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村里成立了腰鼓队、秧歌队,经常举行大合唱、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2015年,村委又出资5万多元购买大鼓、音响、服装等成立舞狮队,在街道每年组织的夏日广场文化活动中,舞狮队都有精彩表现。 为推动村庄和谐发展,村党支部以“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活动为抓手,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宣传“好媳妇”和“善行义举”先进典型。在村委会院内的善行义举“四德榜”上,清楚记录着一件件好事:葛雪建积极参与爱心捐款、李进堂经常陪老人看戏曲节目、葛学才热心调解邻里纠纷……村里涌现出了16年如一日照顾重病妻子的李仕林等各类典型180人。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带动身边人,全村形成了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文明风尚。
通过倡树文明新风,严格信用管理,地宝圈村解决了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诸多难题,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两委”委员李力科表示:“‘全国文明村’这一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持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努力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让‘全国文明村’这一荣誉称号永葆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