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场景还原一位21岁男性因“背部红肿疼痛皮疹伴高热3天”急诊就诊。他自述:“我从高中就开始背上长痘,一直当‘青春痘’治,外用药膏、口服抗生素断断续续用了好几年,时好时坏。”但这一次——突发高热(最高39.8℃),寒战,全身乏力,背部原有“痘痘”区域迅速融合成大片紫红色硬结,中央化脓、破溃,触痛剧烈,连衣服都不敢碰。查体:
外院曾考虑“严重感染”,给予头孢曲松治疗2天无效。
👉 这不是普通的“背部长痘”。这是一场正在爆发的——皮肤炎症风暴。🔍 初步分析:是“重度痤疮”吗?患者长期背部毛囊炎样皮损,近期急性加重伴系统症状,乍一看像是:➡️ 聚合性痤疮?➡️ 或是药物诱发的痤疮样药疹?➡️ 还是某种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伪装成“痘”?
你会怎么判断?
我们来逐一拆解鉴别诊断。🎯 四大可能诊断深度解析
✅ 1. 聚合性痤疮
最严重的寻常性痤疮亚型;多见于青年男性,常累及躯干、面部;典型三联征:深在性结节、囊肿、窦道形成 + 瘢痕疙瘩;可伴发热、关节痛、贫血(称为“ acne fulminans”若伴系统症状)。
📌 提示:约10–15%的聚合性痤疮可发展为暴发性痤疮,表现为突发高热、关节痛、白细胞显著升高,甚至出现溶血性贫血。
✅ 2. 痤疮样药疹
📌 本例无明确新药史,暂不支持。
✅ 3. Sweet综合征(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伴囊肿样表现
📌 关键提示:当“痤疮”对常规治疗无效且伴高热时,必须做皮肤活检排除Sweet综合征!
✅ 4. PFAPA综合征相关皮肤表现(罕见但重要)
📌 本例虽年龄偏大,但若发热呈周期性,仍需考虑此诊断。
🧪 关键检查与决策路径
📌 最核心鉴别点:
🧫 最终诊断揭晓
患者行皮肤活检结果回报:真皮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无血管炎,无肉芽肿,无真菌/抗酸杆菌。
结合高热、白细胞显著升高、皮损剧痛,符合Sweet综合征。
追问病史:2周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泼尼松40mg/d口服,24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疼痛明显减轻,5天后皮损开始结痂。最终诊断:Sweet综合征(经典型,感染后诱发)
🧠 教学总结:如何识别“伪痤疮”之二——“炎症风暴”信号当患者出现以下“红旗征”,请立即启动鉴别程序:🔴 高热 + WBC↑ + CRP↑🔴 剧痛性结节/囊肿,超出寻常痤疮范围🔴 抗生素治疗无效🔴 无粉刺基础🔴 激素治疗快速起效(提示非感染性炎症)
📌 核心原则:不是所有“长得像痘”的都是痘,
更不是所有“背部长痘”的都能用异维A酸解决。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来源网络整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手机版



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