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坚持读一本书,从《论语》《孟子》到《电机控制与电力电子》,各类书目都有;除去特殊天气,每天早上6时准时出现在海水浴场,坚持游泳已经4年……这位外表文静但内心坚韧的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山东华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李海成。 从1998年至今,李海成在电机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已经成了业内专家,一路走来虽称不上历经坎坷,但也绝非平坦。 1998年,从佳木斯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李海成就来到了荣成。科班出身的他,准备带着学到的知识在机械领域一展身手、大干一番,可现实却出乎他的意料。李海成发现,没有人给自己安排具体的任务,这让他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师父也只是让他看图纸。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李海成找到师父谈了自己的想法,表示自己也希望能参与到机械设计工作中。师父对此没说什么,只是让他自己设计一款当时很简单的产品。憋着一股劲,李海成马上开始了研制。可现实很残酷,李海成很快发现,自己连图纸都画不出来,更别提研制产品。“当时刚毕业,眼高手低的毛病在自己身上体现得很明显,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能够被应用的不超过20%。经过这次考验,我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此踏踏实实跟着师父学本领。” 从基本的看图纸开始,铺下身子学习的李海成进步很快。可越是进步,李海成越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1999年底,厂里有一个去淄博工程学院学习的机会,李海成想都没想就报了名。他说:“因为我学的专业是机械,从事的是电机,我欠缺电磁方面的知识,这样就成了瘸腿走路,要想在电机行业有更好的发展,我得去补充电磁知识。” 由于是脱产学习,绝大部分费用需要个人负担,这对没有多少积蓄的李海成来说是个大问题。“我当时工资只有380元,又刚参加工作不久,根本没办法支付学费,只能找朋友借钱上学。一年下来,我欠了4000多元。”李海成说。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执着的李海成格外珍惜。由于学校宿舍不够,他只能住在学校外的平房中。夏天天热,李海成就和几名同学一起搬了桌凳在宿舍外学习。老师为了加强基本功训练,让他们用纸笔计算数据。有时计算方案到深夜,院子里不时有老鼠在身后跑来跑去。对此,李海成说:“那时也不觉着苦,而是有一股劲头,拼命地学习知识,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特别充实。” 为了加强电机理论知识学习,李海成下了一番苦功夫。学成回到公司后,他每天晚上下班后都要到公司图书室去学习,像《中小型电机》这样的专业期刊,他每次都要从头翻到尾并将每种行业标准和新知识点做好笔记,几年下来,光笔记就做了满满5大本。“当时图书室的书籍我看了差不多90%左右,我比图书管理员还要清楚书籍的摆放位置。不积累知识和经验,思维就不会拓宽,那时打下的基础现在我还在受益。”谈及当时的努力,李海成有很多感慨。 但在电机设计行业,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实践的不断积累。在当时,我国电机设计软件相对比较落后,误差很大,百分之三四十的参数都是经验数据,要想消除误差,就得靠经验来补偿。在没有一定数据积累的情况下,即使别人告知有这个经验值,自己的体会也不会很深,想提高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自己亲自去试验,不断积累。通过不断学习,加上多年的摸索,李海成在电机设计与制造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提高,现在做三相电机,样机基本上一次就能成功。 有挑战才有提升。2013年3月,华力电机接到巴西一份订单,对方要求在短时间内生产一批高效增容电机,并且对产品要求特别严格。 公司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李海成。面对这个挑战,李海成压力很大,因为当时缺少电机相关杂散损耗参数经验值,并且电机增容幅度很大,开发难度可想而知,李海成也只能利用公司现有的产品资源进行研发设计。经过一番努力,样机的15个规格已经有14个研制成功,只剩一个规格效率差0.5%没能过关。为了提高效率,李海成先后采用了磁性槽楔、调整气隙、调整槽斜度等设计方法,但效率就是上不去。新开大槽形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周期将至,这个办法只得放弃。此时只能从降低杂散损耗入手,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可连续做了两批样机,还是不过关,当时距最后期限只剩4天时间。“我几乎崩溃了,查了各种资料也没有相关参考,感觉自己已经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李海成说。 当天晚上回家,李海成照例到网上查找资料,发现了一个专利是关于更改槽配合的,可以降低杂散损耗,这个专利为李海成提供了一个思路。第二天一早,来不及吃早饭,李海成赶紧去查找关于该产品是否具有其他的槽配合。巧合的是,公司当时正好有一个新的槽配合可以提供试验。经过两天的努力,李海成研制出了新样机。在实验室,李海成和巴西客商都在等待试验数据,如果这次还不能成功,那公司就会失去这笔订单,李海成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在大家的共同期盼下,实验结果出来的一刹那,巴西客商当即跳了起来——样机效率提上去了,产品合格了。“这是我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也是自己技术和心理上的一次跨越,让自己知道在濒临绝望崩溃的情况下,再坚持一下,就可能实现突破。”谈及当时的情景,李海成难掩激动。 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这些在李海成身上都有体现,也正是这些品质成就了李海成。如今的李海成已经由当年的徒弟成为师父,并将自己对电机行业的感悟传递给后来者。 记者感言:和大多数工程师一样,李海成经历了从最初想大展身手的一腔热情到只有理论而无处着手,再到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打基础,最后成功的历程。在李海成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品质:心无旁骛、刻苦钻研、持之以恒,这些正是工匠精神最好的体现。李海成的经历,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