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瑾佩瑜, 爱在天际。
1月12日,是李佩先生逝世一周年。
![]()
一年前, 我们送别了这位“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荣成籍“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夫人。 一年后, 郭永怀和李佩两位先生双双候选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评选”, 以另一种姿态被人们怀念。
自央视“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评选”开始,不少市民主动郭永怀、李佩夫妇投票,表达对他们的敬意。目前,郭永怀、李佩夫妇的票数已过百万,暂居投票排行榜第四位。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投票将持续至1月25日,每天同一IP地址,最多可投10次。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郭永怀、李佩夫妇以身许国的事迹,我们呼吁广大市民积极为其投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投票。)
以身许国,做新中国航天事业的拓荒人 2017年1月12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先生在京逝世。
当年4月5日,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分别,郭永怀和夫人李佩的骨灰终于合葬在一起,长眠于中科院力学所主楼前的苍松翠柏之下。
“一对伉俪,两种传奇;怀瑾佩瑜,师表后继。”合葬后重新镌刻的碑文,正是这对伉俪被无数后人尊敬与怀念一生的写照。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成为该院三大创始人之一。
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李佩。1948年秋天,两人结婚,开始了宁静而幸福的生活。
此时的郭永怀,已经成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月工资高达800美元,这还不包括他的稿酬、科研酬劳等收入。可是,他心中始终牵念着自己的祖国。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为避免美国当局的纠缠,临行前,在送别聚会的篝火旁,他毅然拿出饱含十几年心血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书稿,丢进火里,烧成灰烬。 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携夫人李佩、女儿郭芹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1960年,我国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队伍,郭永怀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与王淦昌、彭桓武等科学家一起参与我国原子弹的研制,首要任务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从此,他开始频繁往返于青海的试验基地和北京之间,常常不辞而别离家数月。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全体人员欢呼雀跃,一片沸腾,而此时,郭永怀却因劳累过度瘫倒在试验场,被工作人员架到了临时帐篷里。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郭永怀又陆续参与了氢弹研制和“东方红”人造卫星的设计。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数据。由于这组数据直接关系到第二代导弹核武器的成功与否,所以郭永怀急需赶回北京。 为了赶时间,他整理好绝密资料,层层包裹后装入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匆匆从青海基地赶往兰州机场,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他还认真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乘坐的飞机抵达北京机场时,发生了意外,不幸坠毁。 十几具遗体被烧得面目全非,通过残破的手表,工作人员辨认出郭永怀。找到遗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泪如雨下,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赫然发现,那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
在郭永怀牺牲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她和郭永怀一样,把一切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郭永怀牺牲后,李佩全身心投入到他们共同热爱的教育事业中,践行自己和丈夫的育人理想,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天上的老郭:你不回来,我不老。
李佩曾为中国科学院出国进修人员和研究生开办英语培训班,从编制教材、聘请英语教师、授课直至安排教室、借用声像设备,她都亲自过问。
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 81岁那年,李佩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每周一次,总共办了600多场,每场200多人的大会厅坐得满满当当。
2003年,她将郭永怀获得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年,李佩将毕生的60万元积蓄,分别捐献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设立了郭永怀奖学金。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 李佩曾说,爱一个人就要活成那个人的模样。她和郭永怀一样,把一切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2017年1月12日,李佩在北京病逝,享年99岁。同年4月5日,李佩先生的骨灰也被合葬在这里。 相隔半个多世纪,他们终于团圆了。 他们用一生的时间,书写着家国情怀与人间大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信仰与担当。
永远怀念,让郭永怀精神活起来 郭永怀、李佩夫妇所做的一切,源自他们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源自他们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源自他们孜孜不倦、勤奋执着的奋斗精神,源自他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热爱与忠诚。
一对伉俪,两种传奇。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2010年,荣成市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2017年5月,启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教育基地项目。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集党性教育、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全方位展现郭永怀科学报国、以身许国精神的现代化复合型人物展馆。要展示好、讲述好、弘扬好郭永怀的事迹与精神,真正达到吸引人、感染人、激励人的效果,就必须打破以往习惯于依靠展示板、展示柜的单调形式,用更多元化、更生动、更贴近人们感官需求的形式将展览呈现出来,让郭永怀真正在党员干部群众心中活起来。
陈列馆内不仅有由郭永怀曾任副院长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捐赠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1:1模型等实物,还规划了青海二二一基地半掩体、新疆罗布泊核爆实验区、风洞体验厅和郭永怀中关村居所4处复原场景,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郭永怀从事的国防科研工作,保密度高、专业性强。经过多方努力,荣成市与中物院、青海原子城陈列馆达成合作,特别邀请科研专家和展览馆专业人士来荣指导,对展馆设计、专业解读、展品征集、雕塑造型等广泛征求专业意见,达到以事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
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 怀志九霄不愧中华英魂。 (源于:威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