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市情 • 正文

荣成市人民法院“智慧执行”助力“信用荣成”建设

发布:  阅读: 次  作者:荣成

破解“执行难”是维护司法权威、保障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近年来,荣成市人民法院以“互联网+司法查控”系统建设为抓手,深入打造“诉讼诚信工程”,通过公布失信黑名单、开通网上查控、加大联合惩戒力度等手段,大力推进“智慧执行”,努力完成“2017年底前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推动执行工作走在威海乃至全省前列。

市人民法院从源头抓起,主动将法院工作纳入全市征信工作大局,全力打造“诉讼诚信工程”。先后出台《荣成市人民法院关于推进诚信诉讼的实施意见》《司法诚信承诺书》《诚信诉讼提示书》等规范性文件,对内规范法官言行,对外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以诚立信。

在立案阶段,市人民法院向当事人发放“两书、两卡”。“两书”指的是《司法诚信承诺书》和《诚信诉讼提示书》;“两卡”即《司法诚信监督卡》和《诚信诉讼信息管理卡》,主动接受当事人对司法活动进行实时评判。同时,对当事人的失信信息进行客观记录,最终纳入社会征信系统。

在诉讼阶段,市人民法院设立了征信调度中心,按照《信用信息评价标准》,对加减分、信用告知、信用复议、信用修复等流程进行把关,对法官、当事人反馈的原始征信信息数据汇总分析,分类录入诉讼诚信信息库,适时根据诉讼诚信变化情况对信息库数据进行更新、删除。据悉,我市已在42个行业推行了信用管理体系,并在建筑施工、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等13个领域签订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先后将9421个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失信信息录入诉讼诚信信息库。

诉讼程序最难的部分在于执行,执行工作信息化,相当于在全市布下了执行工作的天罗地网,让被执行人不能赖账、赖不得账,可使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市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庭长毕国芬表示:“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后,我们采取曝光、限制高消费等手段,排查及惩戒失信被执行人,效果显著。”

在对“老赖”排查基础上,市人民法院建立了“失信台账”,将2801人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 对300名失信当事人进行媒体曝光,在金融贷款、市场准入、出境、高消费等方面进行限制。探索“分乡镇、分片区”曝光制度,在3处群众活动广场电子屏幕、3个乡镇、9处居民区公示栏张贴失信名单,曝光54名“老赖”信息。现已有520人主动履行,兑现案款1380万元。“这种督促执行和信用惩戒相结合的手段,使‘老赖’处处受限,想要恢复相应权益和信用,就必须尽快履行义务。”毕国芬说。

同时,市人民法院还开通了司法查控系统,与34家银行构建“点对点”查控网络,实现被执行人财产24小时内快速查询。在17次集中执行中,执行人员采取488次查封、扣押措施,拘留48人,限制出境4人,限制高消费46人,以拒执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1人,判处6人,有效提高司法震慑力。

在与全市征信体系有机对接的过程中,市人民法院不断加强与社会诚信监管部门的协同联动,每月底统一将被执行人失信信息录入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按照信用标准对社会法人和自然人进行“A、B、C、D”四级评定,分级采取奖惩措施。

当事人在诉讼中出现失信行为时,针对其失信行为进行信用扣分,信用分数降至B级以下的社会法人,一定年限内在行政许可、采购招标、评先评优、信贷支持、资格评定、安排和拨付有关补贴资金等事项方面进行全面限制或取消相关资格。对分数降至B级以下的自然人限制入党、资格审查、评先选优及提拔。对B级(含)以上信用等级高的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在投资、财政扶持、税收、贷款以及评先选优、资格评定、就业创业、救助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每月底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一批“老赖”名单,发挥执行的威慑力、强制力。目前,市人民法院已与25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形成诉讼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的整体合力。开通“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21家银行账户实时网络查询,共集中查询案件2000余件,查询被执行人财产状况5000余人次,顺利执结了一大批案件。

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吕学科表示,围绕推动“智慧执行”,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推行团队化执行模式,组建8支由“1名法官+1名助理+1名书记员+1名协警”组成的执行实施团队,在执行新案件的同时,确保今年清理积案700件以上。二是扩大“点对点”查控范围,强化与银行、不动产、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共享互通信息,实时掌控被执行人信息和行踪,解决“查人找财难”问题。三是升级执行管理系统,对案件进行调度、督办,同时自动为申请人发送执行情况告知短信,杜绝选择性执行、慢执行、不执行问题。“智慧执行”破解了执行工作中的瓶颈,为创造我市良好征信环境、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首页   |  技术合作 

    风云软件 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