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市情 • 正文

养护渔业资源 保护海洋生态 荣成连续12年增殖放流成效显著

发布:  阅读: 次  作者:荣成

多年来,我市一直把放鱼养水、增殖放流作为养护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措施紧抓不放。截至目前,已连续12年开展增殖放流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表现在:放流数量不断增加,由2006年最初的8000万单位,增至去年的2.57亿单位,全市累计增殖放流各类鱼、虾、贝、蜇等品种15亿单位。6月6日全国“放鱼日”当天,作为全省主会场的烟墩角海洋牧场就放流了大泷六线鱼、圆斑星鲽等鱼类1.2万尾。同时,在马山分会场放流中国对虾400万尾,并在好当家放流海蜇2800万只。放流品种不断扩大,由最初中国对虾、海蜇等4个品种,发展到目前的鱼、虾、蟹等10多个品种,而且增殖放流形式也由单靠政府资金引导,向政府引导与企业自觉义务放流方向转变。“放鱼日”当天放流的400万尾中国对虾,就是由威海长青公司自愿捐赠的。增殖放流对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作用越来越明显,从近年的增殖放流回捕情况看,部分近海捕捞品种主要靠放流来维持,以中国对虾为例,90%的捕捞量来自增殖放流。

我市作为全国渔业大县,渔船多、渔民多的实际在促进早期渔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近海渔业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面对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我市开始在海底投石,率先试验海洋牧场,90年代形成雏形。2005年以后,我市充分挖掘现代渔业三产属性,全面开启海洋牧场建设,并将其作为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抓手。

2006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号)以后,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行动纲要相关要求,大力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继续抓好增殖放流项目落实,在落实好中央财政增殖放流转移支付项目的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增殖放流事业,通过个人捐款、企业赞助等形式,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超额完成增殖放流任务。做好增殖放流行为监管,针对苗种供应单位、放流苗种质量和数量等关键环节,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严格落实苗种供应招投标制度、苗种质量监督检验制度等。同时,注重与渔业执法相衔接,切实加强放流前、后期相关水域的有效监管,确保增殖放流效果。开展好增殖放流活动,积极利用“世界海洋日”“全国放鱼日”等节点,不断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和方式,扩大增殖放流影响。多项举措的实施,使增殖放流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常言说,三分放流,七分养护。放流是手段,管护是关键。为此,我市采取了两项主要措施。一是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省级渔业资源修复增殖单位10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7个,总数居全省县级首位。二是将增殖放流与海洋牧场建设结合起来。目前,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投放大块石礁200万立方米,三角形、方形混凝土构件礁以及贝壳生态礁等250万立方米,建设人工鱼礁项目14个,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我市不断补充水生生物资源。目前,已移植大叶藻2亿余株,各类生物资源得以快速恢复,近岸礁体藻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鱼、虾、贝藻等生物资源聚集提高30%以上,天鹅湖海域大叶藻覆盖率由不足10%提高到50%,海域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生产力得以重构,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储足了后劲。(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首页   |  技术合作 

    风云软件 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