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 “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名副其实信息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全省164个区县2018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我市为3.09,稳居全省第一。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6项指标的浓度值和标准值的比值之和,数值越低,空气质量越好。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为引领,持续加大环保整治力度,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攻坚战,让荣成天更蓝、山更绿、海更清、空气更清新,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城市“标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争当全省县域践行新发展理念排头兵提供绿色动力。
在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上,我市整治“散乱污”企业376家;开展鱼粉行业综合整治,严格“开机即测、超标即罚”的行业要求;在前年开展燃煤锅炉整治的基础上,去年进一步提高整治标准,全市448台燃煤锅炉,10吨及以下全部淘汰,10吨以上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对未完成改造的锅炉全部停用。同时,我市大力开展矿山企业整治,现有47家石材矿山企业中,除保留的5处集中开采区外,其余全部关停并进行生态恢复。此外,我市成立了扬尘腥水治理办公室,在重要区域和主要路口设置检查点,对运输鱼货、渣土车辆进行执法检查,对所有建筑工地实行围挡、物料覆盖、洒水除尘、出入车辆冲洗、道路硬化、渣土车辆密闭“六个百分百”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异味和粉尘污染。
在改善水环境质量上,我市全面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设,对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企业和建筑全部清理规范。截至目前,全市4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除此,我市投入8亿元对全市河流进行综合整治,累计治理河道510公里,彻底消灭了黑臭水体;投资2亿多元,建设干海产品加工园、石材产业园,配套完善了环保治理设施,引导业户集中、规范经营,对环保设施不达标的企业按照“散乱污”治理要求进行取缔,先后关停石材加工企业132家、干海产品晒场500多家、禁养区内养殖场和养殖户2500多家;投入11亿元,建成3处市级污水处理厂、35处区镇级污水处理设施、51处村级和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污水管网1100公里,全市日处理污水能力24.5万吨,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7.2%。根据海湾多、海岸线长的实际,我市结合“海陆统筹,湾河共治”的思路,在桑沟湾、石岛湾等10个主要海湾、湿地全面推行“湾长制”和“湖长制”,实施河海联动、陆海协同、统筹规划的双层次治理与防护,实现流域环境质量和海域环境质量的同步改善。此外,我市编制《海岸带生态保护管理办法》,先后投资20亿元实施桑沟湾北海岸带、天鹅湖湿地、东楮岛等20个岸线修复项目,引导150多个工业项目从沿海一线退出,恢复生态湿地2万亩,修复岸线15公里,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60%。
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上,我市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逐步减少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健全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试点;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整治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重点抓好理石加工废料残渣处置,石材加工企业必须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统一清运、处理;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制定《荣成市危险废物产生企业规范化管理条例》,规范产废企业贮存、转移及处置行为。
今后,我市将结合环保体制改革,调整充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实施常态化环保督查。以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抓手,加强源头防范和“三同时”管理,清理取缔、整改提升一批“未批先建”“久拖不验”项目。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加强智慧环保建设与管理,提升综合治理水平,让生态环境持续成为“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