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荣成知多少?(二)
在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中,中国传统村落显示出特殊的魅力。传统村落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居住的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美丽乡村”的建设整合了这些历史的因素越发使乡村更美丽。
今天,小鱼带您来感受荣成俚岛镇大庄许家和东烟墩村的独特魅力。
2014年11月25日列入国家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大庄许家村位于俚岛镇政府驻地,东临大海,有居民268户680人。2012年,大庄许家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明崇祯年间(1623-1644)许氏先祖许光业从成山卫迁居此地建村,因光业排行老大,故名大庄,由于村民大多姓许,后又更名为大庄许家。
大庄许家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其祠堂家训文化、海草房生态民居、渔家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远近闻名。
始建于乾隆三十八年,2010年重新修缮,占地面积240平方米。祠堂文化蕴涵着淳朴的传统思想和深厚的人文根基,在北方乡村,像大庄许家这样完整保存下来的祠堂非常罕见,祠堂内至今还保存着许氏家谱,外墙上誊写的“先祖德望在,后辈业绩高”这句话,是许氏家族先辈寄予后代的殷切期望。
祠堂内陈列了不少村民以前生活和打渔用的器具,墙上展现也是原来渔村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这些和现在美好生活形成对比、交相辉映。
大庄许家村有保存完好的184座、736间海草房,许氏祠堂就是海草房的典型代表。为了加强海草房保护,改善居民生活,村里投资1.2亿元新建了21栋住宅楼,由村民自愿选择居住海草房或上楼房,实现了传统民居与现代生活并存发展。
大庄许家村东的海岸布满了光怪陆离的纹石,纹石滩由此得名。漫步纹石滩,白色的细沙托举着一层厚厚的鹅卵石,大的若拳,中的若卵,小的若豆,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秀色灿然。鹅卵石的石质各有不同,看起来白如洁玉,红似玛瑙,绿若翡翠,令人叹为观止。
2014年11月25日列入国家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东烟墩村东临黄海、西靠烟墩山。明万历年间,田姓徙此定居,因村临琵琶寨,即以寨为名。清顺治年间,张姓迁入,因村处烟墩山东麓,更名东烟墩。目前全村有居民250户,630人。以渔业生产为主,海上养殖1000亩,滩涂2000亩。
村内留有保存较完整的海草民居180间,为保护传承民俗资源,每年投资进行修缮,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东烟墩村主产海带。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海带,海带的加工也完全采用人工晾晒。这个时期,海带是大部分用于化工原料,只有小部分走向食品市场。80年代后,出现了盐渍海带加工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海带消费市场。
农历二月二为青龙节,俗称“二月二”或“龙抬头”。节前一天,家庭主妇忙于剪“娘娘”。所谓“娘娘”,就是把各色彩纸或碎布剪成小人儿,串成串儿,同时简称纸龙、纸蛙。二月二清晨起床后,将娘娘给小孩、狗及骡马带上,而将纸龙、纸蛙分别张贴在门板、门槛、窗户及向桂尚,以示祛灾虫,以保佑新的一年得到海神的庇佑。
明朝为抗击倭寇,万历年间在村庄南500米处修建寨城,从琵琶寨,现在只有城墙基部遗迹。
唯一留存的明朝古寨寨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