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市情 • 正文

荣成 | 以医为本 至精至善 ——记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于海港

发布:  阅读: 次  作者:荣成

▲于海港(右二)正在询问患者病情。

 

本期故事会的主人公叫于海港。于海港以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对传统式医院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突破,创造一个个服务优、专业强的现代化医院,助推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如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医者不仅是修复生命的“能工巧匠”,还需与时俱进,以更好的医院文化服务群众。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于海港就扮演着这样的“双重角色”——致力于医学研究的行医者和在医院管理上不断追求卓越的策划者。

“我要当全院业务最好的科室主任!”

1993年,于海港从威海卫校医疗专业毕业。怀着对医学知识的渴求和治病救人的梦想,他走上了俚岛中心卫生院医生岗位,这一干就是11年。“当时,医院不分具体科室,只划分了门诊部和住院部,我就去了住院部。”1994年,卫生院搬迁,住院部老主任和一位业务熟练的医生先后调离卫生院,业务好、成长迅速的于海港担任住院部主任,病房内20多个病号只靠于海港和另外一位年轻医生照顾。“我一直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全医院业务最棒的医生和科室主任,要让老百姓找我看病觉得放心、安心。当时肺心病患者多,农药中毒患者也多,要采取定时输液进行治疗,药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药剂过量就会导致中毒,所以要白天黑夜不间断看护。那时候年轻、精力充沛,也不觉得累,很充实。觉得一个人能够撑起一摊业务,心中只有自豪。”

1995年和2000年,于海港先后到威海市立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业务特长逐渐转向内科,几年的临床经验和技术研究让于海港成为医院内科的业务权威。

“环境艰苦怕什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就在于海港带领俚岛中心卫生院逐步走上正轨时,一纸“军令状”让他不得不转移“战场”。2004年,于海港调到寻山卫生院担任院长、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寻山卫生院经济效益差,每年全市卫生院业务量评比时,排名总排在倒数后3名,甚至连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人心涣散,急需整顿。“到寻山卫生院的第一天,我至今印象深刻。病房的窗户全破了,玻璃碎了一地,也没人收拾。当时还是木头窗框,就用木板在窗户上打了好几个补丁,墙面熏得漆黑一片,病床的被褥更是破旧不堪,这样的住院环境当然一个住院病人也没有。更严峻的问题是,医院账面上的资金不到2万元,不久后就要发工资。”面对这样一堆“烂摊子”,于海港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决心迎难而上,干出个样儿来。对此,于海港先是购买了油漆,带领职工重新粉刷墙面。做完“粉刷匠”的于海港又当起了“园丁”,将院子内的冬青全部修整成形,并将医院内所有窗户修缮完好,在窗户外安装晾衣架,改善病房条件。看着病床上破旧不堪的被褥,于海港只能让家人来帮忙,家人加上邻居一起为医院病房缝制了20床崭新的被褥,医院面貌焕然一新。“调到寻山来,什么也没来得及准备,当时家安在俚岛,还有项硬性要求,家属也必须跟随过来,手里也没多少钱,就只能把孩子交给我的父母照顾,我们夫妻俩就住在医院里,当时也忙得抽不开身,就这样在医院大约住了1年多,才在这边慢慢稳定下来。”

医院有所改观后,于海港担起了医生的角色,对前来看病的第一位患者,他至今记忆犹新。“是一位中年男子,近期胃总是不舒服,我便询问了具体症状做了仔细的检查,给他开了点药,告诉他问题不大,只要相信我,吃着药很快就会好的。”第一位病人药到病除,这为寻山卫生院赚得了声誉,慢慢地,附近的居民都选择来这里看病。

“当时医院在制度上还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医院在各村下设的卫生室过多,卫生室的收入除一小部分上交医院外,其余全部归医生个人所有,而且有能力的医生几乎都在卫生室工作,在卫生室工作收入高且自由,而技术水平较低的医生还不愿意下到卫生室工作。”对此,于海港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所有卫生室医生上调至医院,通过业务考核重新进行分配。在新的管理制度下,所有医护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制,每周公布个人工作量,通过考试、测评打分等多种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月度考核,考核分数较低的将下派至卫生室工作。在于海港和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寻山卫生院在2005年全市卫生院的考核中排名第一,并连续2年考核结果排名全市前两名。

2008年11月,于海港又离开了奋斗了4年的寻山卫生院,被调往市第三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当时,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收入和业务量处于中下水平且存在工作人员老龄化问题,年轻的医护人员数量少且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于海港上任后第一个周就对年轻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对医院门诊楼、病房楼等进行改造扩建,在病房内安装了有线电视、空调、中心供氧、中心监护等设施,购进德国西门子多层螺旋CT、美国GE彩超等先进仪器,大大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高医院诊疗技术和水平。于海港在职8年间,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收入由500万元提升至2000万元,并逐年递增。

“要打造最专业的、最人性化的妇幼保健院!”

于海港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由于业绩斐然、工作表现突出,2016年7月,于海港被调至市妇幼保健院任第一副院长,主持妇幼保健院全面工作。

近年来,市妇幼保健院先后获得“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诚信医院”等多项荣誉,但同时学科单一、医疗力量薄弱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特别是2012年市妇幼保健院搬迁至新址后产生的债务问题,副楼建设尚未完工,各项项目停滞不前等问题摆在了于海港面前。“我刚调过来的时候,月子中心、早教中心等项目建设虽然已接近尾声,但接下来怎么发展、谁来负责都没人知道。”由于妇科和儿科并不是自己的专长,于海港坚持深入各科室,了解科室现状和问诊需求,通过多次召开中层干部、青年骨干、党员干部座谈会,听取多方意见,科学制定了“诊疗现代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精细化,铸就幸福妇幼品牌”的发展目标。“大多数职工处于自满状态,满足于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觉得不再需要学习。我就带领班子成员走出去,学习其他医院的先进技术,开开眼界!”

受省内部分先进妇幼保健院的启发,于海港继续突出市妇幼保健院重点专科——产科、儿科,在产科开设营养咨询门诊,推广“自由体位分娩和无保护接生”“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分娩镇痛”等新技术,打造LDR一体化产房,与江苏某公司合作成立的产后康复中心已于去年10月份开放使用;打造的我市首家医教结合的早教中心,针对5个月至6周岁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开设不同课程,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已于今年5月份开班,第一期体验课就有800位家长为孩子报名;通过招商引资与台湾某公司合作建立的月子中心,实现产前、生产、产后康复一站式服务,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今年7月底投入使用。此外,保健院还新成立健康教育科,深入镇街,逐村到户开展孕前检查、孕期保健、产后随访等免费服务。“合作商先后来医院考察不下10次,将之前建的月子中心全部推翻重新建造。我们极力倡导‘家文化’概念,免费为孕期妈妈做培训,打造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责任护理从病人入院到病人出院进行全程陪护和健康指导,包括纯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孕产妇卫生保健指导等,待孕妇分娩后为她们送上一碗鸡蛋汤、小米粥,为贫困产妇赠送奶粉、宝宝服。儿保科成立妈咪小厨房,教妈妈如何给孩子添加辅食,我们还每两个月推出一次亲子乐活动,举办婴幼儿爬行比赛、做香囊、猜灯谜等活动,让来医院问诊的人减少与医院的距离感,体会到家的温暖。”

同时,于海港将传统中医辨证用药应用于医院儿科诊断治疗方法,设立推拿针灸科,开展多项中医治疗项目;对新生儿病房及重症监护室进行改造扩建,建立母婴同室病房,为进一步提升新生儿救治能力提供保障。保健院还先后与山东省齐鲁儿童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威海市市立医院合作,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进行网络会诊、网上教育,并定期邀请名医专家坐诊。

医院偏科可不行。于海港决定要发挥自身业务特长,促进市妇幼保健院内外科发展,在内科成立糖尿病中心——糖友之家,致力于糖尿病的精准化治疗,并从去年8月份起,每月免费为患者进行血糖测量,跟踪观察病情。“虽然近几年精力多放在了医院管理上,但自己的医疗业务可一直没丢,这是身为一名医生的根本,各科室开会我都会旁听,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依然定期坐诊、查房。”在妇科方面,于海港高度重视乳腺癌、宫颈癌的“两癌”筛查,医院成立专门的医疗服务队,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检查,并与村妇女主任联系,开展合作。“很多人对乳腺癌和宫颈癌认识程度不深,我们就组织村妇女主任到医院进行检查,再由她们到村到户进行医疗知识普及和宣传,前来做检查的人数明显增加。”对在检查中出现的疑似病例,由医院专车接至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在外科,开展乳腺癌术后乳腺重建术、甲状腺肿瘤微波消融术、乳腺和甲状腺基因检测等项目,均收到良好治疗效果。市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与妇科均成为威海市重点专科。

在医院管理制度上,于海港牵头制订并完善了《投诉管理制度》《住院总医师制度》等18项制度,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制,利用3个月时间制订并实施岗位系数调整方案,并在今年年初对医疗护理人员进行了工资调整,对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同工同酬。同时,成立行政督导小组,每日由两名行政中层干部对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督导,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院通报。

在于海港的带领下,市妇幼保健院先后荣获“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诚信医院”“山东科普奖”“山东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于海港个人荣获“荣成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成市百名劳动模范”“威海市基层中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现在,我们极力打造信息化服务模式,到我们医院问诊的大多以年轻人为主,使用智能手机的比较普遍,我们已经和专业公司合作,拟开发一款集看病预约、诊费支付、领取化验单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软件,这样不用排队缴费,不用耗在医院里等化验单结果,直接用手机就可以完成。目前,工程师已经入院考察,虽然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我相信,这就是未来人性化、智能化医院的发展模式,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于海港信心百倍地说。

记者感言:

在于海港身上,记者不仅看到了医者仁心,更感受到了他为医院的管理与发展付出的心血。他真诚、认真、严格,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不切实际的空想,他脚踏实地,走好行医路上的每一步;他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苦心孤诣的管理谋划,助推医院发展、前行。(荣成市新闻中心提供)

    首页   |  技术合作 

    风云软件 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