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市前,荣成市建成区只有4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市政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脏乱差现象突出。建市后,荣成市选准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把城市的发展方向定位于建设滨海生态花园城市,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投融资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营造绿色家园。特别是近年来,荣成市强化“城市就是品牌,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连续多年投巨资实施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城市载体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连续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国家生态市” 等殊荣。 我市重视生态与环境建设,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市以来,全市用于生态保护和城市绿化投资达15亿元,建设了一大批绿化精品工程,对城区所有的主干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形成了环境优美的沿街绿色长廊,建成区绿化总面积达到1204公顷。目前,我市已建成了伟德山、槎山两个国家级和石岛山地(市)级森林公园,成山头和赤山国家4A级、圣水观3A级风景名胜区,大天鹅省级自然保护区,桑沟湾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6.45%。实施路网建设,修建市域公路578公里,城市道路209公里,城市公共交通覆盖每个角落。投资建成的中国县级市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还荣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启动建设了石烟线、成龙线、北外环路等一批公路升级工程,荣乌高速、青荣城际铁路完成审批立项,长会口大桥建成通车;重点实施了管道天然气、市民文化中心、背街小巷改造、河道治理、城区绿化、公园改造等一批利民工程,铺设天然气主管网99公里,新建改造城市绿地29万平方米;大力推进新农村“三位一体”建设工程,启动了6个城中村改造试点、113个农村居住工程和10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5个项目区被批准为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区,建设安置房105万平方米,竣工79万平方米。 环保事业向纵深层次发展。2009年,我市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再次名列全省县级城市第一。投资6200多万元,建设了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我市还建成运行了市区孔家庄和石岛管理区2处规范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370吨,在崖头、石岛两城区和滕家镇先期建成运行了10处镇(街道)生活垃圾中转站,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面启动我市的鱼粉行业废气专项治理工作,第一批21家鱼粉废气治理试点工作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
1998年,荣成市在全国县级城市首批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保护模范城市第一次复查。2004年以来,我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若干问题的说明》要求,持续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全面巩固和扩大创建工作成果,推动了全市环保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2005年,城市环境保护投资达到7.38亿元,环境保护投资指数提高到2.07%。省爱卫会已经向国家爱卫会推荐我市进行国家卫生城市验收。2008年,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顺利通过 “十一五”新指标体系国家复查,使我市成为威海三市中唯一一家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的县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蝉联全省第一。2008年8月,成功创建我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市。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按照“规划先行、科技先行、环境先行”的方针,确立生态产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各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内,万元GDP能耗、水耗逐年下降,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按照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大力加强了环境建设,城市功能显著增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建设了一处有效填埋面积7.6万平方米、使用年限10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实现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俚岛镇、港西镇、虎山镇、东山街道相继投巨资建起了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嘉盛乳业、好当家、青啤(荣成)公司等27家重点企业,共投资1.2亿元,配套改造了各自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工业废水的全面达标排放。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在建设项目审批中环境保护、投资密度、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的“门槛”决不能降低,积极引导项目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化管理,污染物统一集中治理。 |
城乡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发布: 阅读: 次 作者: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