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 • 正文

荣成海带季,漫话那难以忘却的海带记忆

发布:  阅读: 次  作者:荣成门户

每年的5月下旬至8月上旬,荣成海带进入大面积的收割期,和上世纪的麦收大会战相似,荣成每年都将有一次海带大会战。由于原始海带生产劳作的繁重以及它特殊的性能要求,积淀了荣成特有的海带文化现象,丰富着海洋文化的内涵。

海带,
 
承载着荣成人难以忘怀的沧桑记忆
     五六十年代前出生的人们都会记得,计划经济年代,海带曾经是荣成人靠海吃海,除海洋捕鱼之外的唯一挣钱之道。那时沿海村村、内陆乡企、以至于学校单位都有养殖场(区)。从海带收割、晾晒、加工、打捆入库一直到苗绳清理、海中打橛、隆冬季节的海带夹苗、出海挂苗等等,在荣成沿海人们几乎一整年都在围着海带转。海带与荣成有着厚重的历史渊源。
 
  荣成海带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五十多年发展,荣成成为全国海带生产第一大县,海带养殖面积13.8万亩,产量41万吨,年均出产海带占全省总产量的八成、全国的四成以上。2005年,“荣成海带”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8年,荣成成为“国家级海带标准化示范县”;2016年,中国藻业协会命名荣成为“中国海带之都”。

  上世纪的1950年,山东省水产养殖场在青岛成立,苗种来源完全依靠自然海区在海上直接育苗,方法是将育苗器放入海中自然培育。1953年到1958年,随着全人工筏式养殖的成功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苗种不能满足养殖需要,为了扩大苗种来源,在中科院院士曾呈奎先生的指导下,李宏基、邱铁铠等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研究成功夏苗自然光培育法。

      1958年,为了选择海带养殖的最佳海域,水产科研人员走遍山东沿海,多方考察论证,最终选择了人文景观最优、区位优势最佳、水质条件最适、海洋环境最好的荣成市。
同年,山东省水产养殖场迁至荣成市俚岛湾,同时在荣成石岛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大规模工厂化海带育苗场——荣成县海带育苗场。荣成与海带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渊源,从上世纪50年代起,首开人工育苗和养殖先河,助推了山东以至全国的海带养殖业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海带生产国。
 
 
晒海带,
 
一种大海衍生的文化和美
 
 
        庞大的海带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晒海带”,每年海带收割完后,陆陆续续的晒海带活动便会在每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展开。
   
       海边的沙滩上晒海带,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海边的阳光和紫外线非常强烈,夹杂着盐分的海风经年不停,把人的皮肤吹干、吹红、吹裂。繁重的劳作形成独特的“晒海带”产业现象,裹着头巾的妇女们、面颊脊背黝黑锃亮的壮汉和充满激情接受锻炼的学生们,场面极其壮观,与早年麦收大会战不相上下。
     
  劳动产生美,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翻晒海带的姑娘们挥舞的不正是来自大海的彩带吗!她们整齐划一的舞姿,灵巧的肢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原创者。于是原荣成石岛镇大鱼岛大队渔民王明亮,便自编自演自己谱曲创作了“海带丰收舞”,演遍城市乡里,1958年应邀去北京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朱德、董必武等党和领导人演出,受到普遍赞誉。

更有美术和摄影艺术家,
以“晒海带”姑娘为原型创作了众多艺术作品。
   荣成籍渔民画家宋仁贤在70年代就以海带为题材,创作出美术作品《试验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荣成画家许青,创作的油画作品《海带姑娘》于2011年6月,入选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美协举办的“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2011年7月,油画《海带姑娘》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随着技术进步和海带产业化机械的普及,不少海带产业工人,已经由原来的简单的收割和晾晒转向育苗、精深加工等行业,海带产业工人的科技化、年轻化和专业化倾向明显,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逐步向海带产业转移和聚集。
     
在荣成,海带生产加工过程中,“晒海带”这一环节也许会逐步取消,渐渐淡出人们视线。但荣成海带,将以独有的海洋生物价值和魅力,无论生产、加工、销售,还是展示、推广,都是荣成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到荣成,养殖海带、晾晒海带或是购买海带、品尝海带亦或研究海带,都将成为荣成最具特色的文化样式和地域品牌精神。
 
荣成海带,
是来自大海的味道,让爱它的人们,一起分享吧!

    首页   |  技术合作 

    风云软件 0631-3882882